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3日 星期四

    以地震科研构筑坚实的生命安全防线

    作者:陈定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3日 11版)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我国幅员辽阔,受板块运动的挤压和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地震活动十分活跃,因而构筑生命安全防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国家地震台网建设。

        自古以来,国人对于地震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虽然说地震预报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但对地震的研究却从来不能放松。第一时间掌握地震数据并加以分析,就能够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灾害损失调查评估、震后安置重建等方面,提供及时专业的科学帮助。一定意义上,这将会减少地震带给民众的伤害和影响,也正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的必然要求。

        好在,国家地震台网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老八台”到建成中国数字地震台网项目(CDSN),从近1300个数字地震台,到建成覆盖全国的数字地震台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代代地震人正在将中国地震事业向世界一流水平推进。

        现今,中国地震观测已从模拟时代跨越到了数字时代。在模拟时代处理地震数据,需要拿量片在图纸上测量数据,用纸笔进行计算,再对照走势表比对,测算一次地震数据大约需要20多分钟,而数字时代,测算一次地震数据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实现。在灾情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测算数据时间越短,灾情被贻误的概率就越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越有可能得到保护。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5·12汶川大地震,让全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悲伤和苦难。虽然地震是天灾,但我们应该有自信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应该看到我国的地震建设事业在进步之余也有不足。如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频繁,在地震台总体建设上却历史“欠账”多。台站越密集,在地震发生前,可能会观测到的信息就越多。

        对于此,党和国家已有了长足的准备。“十三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已经启动实施,将在特定区域、重点监视危险区建设地震烈度速报网与预警网台站15391个。希望这15391个预警网台站,能够将国家地震台网建设的短板补上,能够让人民更安心。

        这就要求在中国地震科研事业已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之后,地震科研人员不能停下继续前进的脚步。地震科研建设越成功,我们的灾害防治能力就将越强,为人民群众构筑的生命安全防线就将会更为坚实。

        (作者:陈定,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