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得知艾丰先生突然离去的消息,我一时醒不过神来。
5月10日,我还陪他一起去中船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听取智慧海洋工作进展情况后,他又提出网格化海洋分级治理的新理念;
5月18日,听说他跟朋友去打了场球,成绩不错;
5月20日,电话就一直无人接听……
老人家虽年过八旬,但身体是那么棒,事事不求人。装修住房,自己买了锯子分解沙发;收养的猫狗治病打针,自己动手;上个月做个小手术,自己开车去。一个健康若此的人突然离去,让人无法相信。
新闻巨擘
初识艾丰,是40年前听他讲课。1978年,我考入北京日报办的新闻训练班,印象最深的是他充满智慧充满激情的授课。做艾丰那样一个记者,使人向往憧憬。
新闻生涯越久,我对艾丰的敬仰越深。作为学者型记者,艾丰极力提倡思考。他把自己的新闻作品集命名为《思考的笔》,其中提出,记者有三个任务:报道、解释、预测。他认为新闻是“五说”行业:最先说话、说自己不甚懂的事情的话、公开说话、迅速说话、还要经常这样说话。记者完成三个任务、做到“五说”,都离不开思考。
后来,艾丰由记者成为著者,其作品《新闻采访方法论》一时洛阳纸贵,并荣获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这是有人第一次把新闻学与哲学连接起来,把新闻采访学研究从经验性上升到学术性,并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此后艾丰一发不可收,继《新闻采访方法论》之后,又有《新闻写作方法论》《中国新闻媒介发展大趋势》等著作接连问世。
艾丰的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论体系我学了几十年,甚至“不择手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艾丰是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我是工人日报经济部主任,经常一起参加重要会议采访。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参加完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写稿子写到头昏脑涨。出门一看雪下了半尺多厚,碰上艾丰。他虽有公车可乘,却酷爱自己开车,我估计他那小拉达车肯定在,于是上前套磁:“我帮你扫车上的雪,你送我回家。”他欣然答应——其实,我是想讨教他对这篇稿子的高见。
社会活动家
艾丰常说,做好经济新闻报道,首先要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问题做选题;最后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并以“大记者一定是社会活动家”的名言勉励大家在社会活动中写出好新闻。
社会活动家,也正是艾丰自己。
艾丰是“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1991年国务院开展第一个“质量品种效益年”,他发起“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得到时任副总理朱镕基的支持。
艾丰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主任,各新闻媒体都积极参与。我成为组委会办公室众多副主任之一,按组委会要求组织得力记者深入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地方,明察暗访,组织报道。“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一炮打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人们说,“大快人心事,质量万里行”“希望万里行天天行”。
艾丰对万里行有个“三手”定位:“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改革开放的蹚雷手”。这实际上也是艾丰给自己的定位。
与此同时,艾丰大力推进我国名牌战略活动。1992年6月26日,中国第一个名牌企业组织——驰名商标保护组织在北京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国名牌大会,发表了《名牌宣言》,叫响了中国名牌第一声。本世纪初,艾丰担任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一直活跃在品牌战略活动的第一线。
近30年来,艾丰始终致力于品牌战略的理论和实务研究。2000年出版的《名牌论》,2010年出版的《品牌革命》两部专著,是他关于品牌的观点的系统集成。
在研究品牌理论的同时,艾丰把更多精力用于指导实践。温州“质量立市,品牌兴市”战略的形成有他的智慧,海尔、联想、TCL、燕京、双星、汾酒等诸多品牌,都曾受益于他的指导。
海尔张瑞敏说,最理解海尔的是艾丰,他给了我们许多指导和帮助;
燕京李福成说,正是艾丰发展自主品牌的思想,使我们顶住了80年代的“合资潮”,才有了今天的燕京;
汾酒集团接受了艾丰的“王者归来”的咨询建议,三年内把企业的销售额从36亿提高到110亿;
阿里马云说,艾丰是为我们企业家说话的学者……
艾丰对品牌事业的热情和见解赢得了一批企业家的尊重,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也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颇具特色智库人
2013年,艾丰同意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家民间智库机构——北京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
之所以把一个人姓名嵌入研究院的名字,一方面是为了突出民间色彩,一方面也因为艾丰是一位颇具特色的智库型人物。而他之所以同意这样做,也完全是为了鼓励大家发挥自己的智慧、经验、激情,为社会作出贡献。
出于对艾丰的崇敬和学习请教之心,我加入了这个机构。研究院在他的带领下,秉持“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其中,受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托所做的《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艾丰主笔了概论分册;开展《智慧海洋工程》课题,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纳入“十三五”规划。此外,艾丰还领导着研究院为企业发展战略、品牌战略、经营模式等提供咨询。
有时我感到研究院的工作开展得不够活跃,在院务会上检讨自己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艾丰总是说,你别自责了,研究院名气不大,是艾丰的影响力不够啊。几句话,贴心暖人,大家风范尽显。
现在,这样的对话再也不能出现了。5月22日,在回京的高铁上,忆及老人家点滴片段,竟无语凝噎,笔不成文。5月23日,我们将作最后的告别:愿先生驾鹤西去无寂路,愿先生智慧之光不灭,愿先生身后伟业有宏图。
(作者:吴新民,系工人日报原副总编辑、北京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