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
“今天,我从黄进同志手中接过了法大校长的接力棒,我有责任和大家一道为法大的未来‘跑’出一个好成绩。”在5月22日中国政法大学召开的全体干部教师大会上,马怀德被宣布为新任校长,他也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第10任校长。
1965年,马怀德出生于青海循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回忆过自己早年艰苦的求学经历:“为了吃饱,常常要用白面换苞米、青稞。一块五的学费掏不起,要申请减免。”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寒门学子,却在之后的法律工作中,交出了闪光的答卷。
1984年,马怀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88年,他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主攻行政法学,1993年拿到博士学位,也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的首位行政诉讼法博士。博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33岁被破格聘为教授,35岁已是博士生导师。
在就职讲话中,马怀德多次用到“跑”这个字眼。跑,确实是这位行政法学家的奋斗常态。比如,他从一名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跑”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新任校长,用了31年。31年间,他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曾参与《国家赔偿法》《立法法》《行政诉讼法》等上百部重要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每年为党政机关授课,2005年12月,为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讲授“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和经济法律制度”……至于所荣获的种种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不少人至今都记得马怀德参与诉讼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1996年,大学生田永在考试中作弊,被北京科技大学做退学处理。但学校并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其间,田永一致正常在校学习生活。1998年,田永面临毕业,学校拒绝为他发放毕业证、学位证。马怀德无偿代理了这起案件并胜诉,这是国内第一起大学生起诉大学的案件,1998年更是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马怀德早已将自己的人生和政法大学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他表示,成为法大校长之后,奔跑的脚步不能停息。“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初心,“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意志,“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精神根植他内心深处,成为自己不变的价值追求。他谈到,未来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始终以“师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而像对设置“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和设置“法治教育本科专业”,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等一系列举措的思考,更是以有力的笔触勾勒着一个奔跑者的最坚定的姿态。也许对他而言,接好接力棒之后,奔跑才刚刚开始。
(本报记者 姚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