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陕西西咸新区2019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该区泾河新城举行,涉及59个项目,总投资481亿元,涵盖了装备制造、文化旅游、金融商务、商贸服务、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作为集中开工企业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金福说,法士特沃克齿轮有限公司“工程机械变速器零部件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是西咸新区的重点项目,是法士特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自落地以来得到了新区新城的大力支持,企业十分重视与西咸新区的合作。
无独有偶。今年3月,韩国快运航空公司一架EMB-145飞机在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长安航空基地进行定期检修。这是陕西省首例外航飞机进境维修业务。距此不远,东航-赛峰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基地里,相关设备正在陆续安装调试。这是陕西首个航空大部件维修国际合作项目,今年正式投入运营。
“在同等维修水平下,与在境外维修相比,我们具有耗时短、维修成本低的优势,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这次业务的开展得益于自贸试验区内政府各个机构对企业合作的高度支持,为我们开拓国际航空维修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海航技术定检西安基地总经理毕海说。
随着宝能新能源汽车、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洛克菲勒文化中心、三一西安产业园、坤同柔性屏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户西咸新区,带动了现代产业的聚集发展,来自全球的企业正成为西咸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聚集高地的有力合作伙伴,西咸新区也成为陕西“走出去”建立新的朋友圈的重要支点,吸引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等高端要素加速聚集,裂变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搭建的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被纳入国家服贸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并在全国推广复制。在沣东新城,陕西新昆互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全国首个“互联网+文物教育”平台,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探索新方式。在沣西新城,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已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汇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为何企业的创新在这里频频出现?西咸新区的答案——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不断搭建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平台,完善各项基础功能,提升区域价值。
这是一条共赢的发展之路。西咸新区积极探索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联动,强化多项国家级试点联动创新,形成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为企业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在此聚集。
从一年一度的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丝博会”)就可窥见一斑。在第四届“丝博会”前夕举办的西咸新区投资环境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会上,西咸新区现场集中签约项目38个,签约总额达749亿元。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通过丝博会,西咸新区签订合同76个,合同总额1420亿元。截至目前,这些项目开工注册率达98.68%,资金到位率达109.58%,竣工投产率达75%。
项目落地为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支撑。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西咸新区GDP增长10.1%,财政收入增长54.2%,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陕西省各地市持续保持第一。
“我们依靠招商引资和创新创业两轮驱动,加快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航空服务、科技研发、文化旅游和总部经济六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集群。”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表示,西咸新区正以产业为基石,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
而今,以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线为“杠杆”,以高端人才、高端产业聚集为支点,西咸新区作为不沿边、不沿海的内陆国家级新区,正努力探索一条对外开放的新路径,让更多企业能够踏上“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道。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