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文化旅游:连接民心 捧得“绿金”

    ——来自亚洲旅行商大会的声音

    作者:本报记者 李盛明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9日 08版)

        【乐享亚洲文明周】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组成部分,“亚洲文化旅游展”旨在构建亚洲文明对话的多元化渠道,向世界展示全新、完整的亚洲文明、文化和旅游形象,促进大会产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亚洲旅行商大会是“亚洲文化旅游展”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柬埔寨旅游部大臣唐坤,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市场司司长宋·曼尼翁等共同出席了旅行商大会活动,一起探讨了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跨境合作。

    亚洲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是人,而旅游则是民心相通最直接的桥梁。李金早介绍,亚洲是世界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科研输出地,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游客流动。2017年,亚洲接待过境游客4.3亿人次,约占全球入境过夜游客的三分之一;在出境旅游方面,亚洲贡献了4.1亿的出境过夜旅游人次,占全球的31.2%。亚洲日益密切的文化旅游交往与合作,促进了各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

        近年来,中国同亚洲国家不断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大规模的文旅交流,不仅能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而且能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培育深厚的民意基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说,亚洲拥有世界1/3的国土面积,养育了全球2/3的人口,亚洲还有32万亿美元的GDP,这都是发展旅游非常好的经济基础。同时,亚洲拥有300多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5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也都是发展旅游的基础。

        戴斌说,亚洲各国各地区一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亚洲各国各地区占到了访华入境旅游市场60%以上的份额。

    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

        柬埔寨旅游部大臣唐坤直言:“我们一直把旅游业当作‘绿金’。”他说,柬埔寨一直将旅游业视为重点发展行业,因为旅游业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让当地人脱贫减贫,也能为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唐坤特别看好未来柬埔寨和中国之间的旅游合作。他说,2018年柬埔寨接待中国旅客超过200万人次,增长67%。“这样的增长可以说是远超预期。”

        唐坤强调,柬中两国历史上长期友好,柬埔寨从中国吸引了大量的旅客和投资。柬埔寨旅游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战略,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访柬埔寨。宋·曼尼翁也对中国游客抱有与唐坤相似的希望。他说,十分欢迎中国游客到老挝旅游和投资。菲律宾驻华大使罗马纳在发言时特别强调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菲律宾一直以来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不做透支未来以满足当下的事情。“可持续旅游业是我们对目的地文化资源环境以及居民的尊重。”

    文化与创新为旅游业增添动力

        戴斌在大会上指出,科技正在旅游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语言不通是民众出境旅游遇到的第一个障碍。但如今有了翻译软件的支持,游客们可以方便地跟外国人交流。“你说一句话,手机可以直接翻译显示出来。这太棒了!”他指出,在地图领域,高德地图以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为我们的国民在亚洲地区的旅行提供导航支持,旅行变得空前便利。

        文化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现在,大量外国优秀文化产品进入中国,许多中国优秀文化产品也走向了世界。这些年,像《泰囧》这样的电影对旅游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这是文化推动旅游的典型案例。

        戴斌说,把亚洲各国的传统文化在彼此的国民中间进行宣传推广可以有多种途径,比如加大经典文化的互译、加强影视合作、让文化遗产在不同国家间交流传承。持续繁荣的旅游消费,可以拉动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为世界各地带来消费和就业的增长。

        (本报记者 李盛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