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9日 星期日

    青年眼中的亚洲多元文明

    作者:本报记者 彭景晖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9日 10版)

        天坛(中国) 冯甘雨(22岁)

        马来西亚竹筒饭(马来西亚) 娜吉哈(22岁)

        集市(塔吉克斯坦) 朱宜欣(18岁)

        山(阿塞拜疆) 刘东(19岁)

        风采(柬埔寨) 阿花(22岁)

        “美女”骆驼(沙特阿拉伯) 南希(20岁)

        古城帕尔玛拉(叙利亚) 谢嘉雯(18岁)

        仙女(吉尔吉斯斯坦) 纳西芭·努玛吐法(25岁)

        洞穴城市(格鲁吉亚) 靖新(20岁)

        巴甘佛塔(缅甸) 裴·朴德·班(25岁)

        万象凯旋门(老挝) 陈学斌(20岁)

        茅碧斯的村落(东帝汶) 桑托斯(20岁)

        夜幕下的马尔代夫(马尔代夫) 牛楚彤(20岁)

        瓦其夫传统集市(卡塔尔) 孔宁宁(20岁)

        阿瑜陀耶王朝遗迹(泰国) 陈子鸿(23岁)

        美丽无声,却自有见证。47幅摄影作品无法涵盖亚洲的每个角落和人群,但它们带着年轻摄影者的情感、眼界和梦想,在亚洲文明浩瀚的海洋里腾起浪花,激起了人们心中对亚洲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热切期待。

        2019年5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青年眼中的亚洲多元文明”主题摄影展,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分论坛活动现场展出。作品的主要来源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青少年眼中的丝绸之路”国际摄影大赛有关作品,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面向高校亚洲国家在华留学生征集的摄影作品,以及孔子学院总部等单位选送的摄影作品。

        在人流如织的会场,静谧的展墙留住了人们匆忙的脚步。大家在摄影作品前留影、交谈,在作品中品尝和触摸自己的乡愁、亲人的身影、国家的进步、亚洲的荣耀。

        亚洲青年用敬仰的角度,回溯着亚洲深厚的历史。老挝万象凯旋门与空中的云彩一起映入清澈的水面,在泛起的涟漪中摇曳着倒影;叙利亚古城帕尔玛拉高大的石柱,迎着烈日大风,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泰国阿瑜陀耶王朝遗迹,虽然外墙已斑驳,但流畅的建筑线条依然清晰,它将传统的审美和技术追求留给了今人作为参照。

        在亚洲历史的天空中,这些摄影作品中的景物只是几颗星。但人们能从中感受到,亚洲——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在这里进行生产生活实践,历经岁月洗礼,积淀深厚文明。从黄河、长江到印度河、恒河,再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老多元的亚洲文明交相辉映。

        亚洲青年用敏锐的快门,记录着亚洲最美的风景。马尔代夫海边的夕阳里,一家人在船头垂钓;身着柬埔寨民族礼服的青年,带着自信的微笑走在舞台上;马来西亚一家院落里,火塘腾起袅袅炊烟,竹筒饭凝结了家人团聚的时光。

        画面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使用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但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美好的事物相通相融。无论在广袤平原、宁静水乡还是巍峨高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追求是一致的,多彩的亚洲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美丽的亚洲花园群芳竞艳。

        亚洲青年用温暖的色调,描述着亚洲动人的故事。孟加拉国的雨中,儿童在忘我地嬉戏;越南的农田里,妇女头戴斗笠辛勤劳作;科威特一位卖椰枣的大叔,把自己卖的商品码得整整齐齐,等待着下一拨光临的顾客。

        四大文明古国,亚洲有其三。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留下亚洲人不懈奋斗的脚印。在这些摄影青年的眼中,亚洲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文明成果,源于这里的人始终乐观地看待世界、勤劳地对待生活,这也是亚洲故事中最动人的部分。

        亚洲青年用思索的目光,关注着亚洲现实的困境。伊拉克的修理工,在一个狭小而堆满旧货的房间里忙于修理工作;在东帝汶茅碧斯的村落里,一位生活不算富裕的妇女精心地照顾着自己饲养的家禽;一张接近黑白色调的摄影作品中,在一辆破旧的车上,一名阿曼儿童眺望着远方。

        摄影者没有忘记,在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同时,一些地区民众特别是妇女儿童还在忍受着贫困、饥饿、疾病的折磨。这些作品呼吁着“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反映着亚洲人民对远离贫困、富足安康的热切期待。年轻的摄影者希望,厚重的历史薪火相传,开拓创新的亚洲能与时俱进。

        亚洲青年用勤奋的脚步,丈量着人们用心走出来的新丝路。47幅展品,将47个亚洲国家多元文明涵盖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和人文情怀一一铺展。当古丝绸之路的风景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故事陈列于一墙,当不同国家的追求、不同民族的审美融为一体,参观者不难发现,摄影者的脚步已走遍亚洲的寻常巷陌,努力寻找着亚洲人平凡生活中质朴而美好的心灵。参观者也不难领悟,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了一条新时代的文明之路——涵盖各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与平台相继推出,沿线国家人民迎来更加频繁、多元的交流互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风气成为增进亚洲人民友谊的桥梁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正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本报记者 彭景晖)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