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促进亚洲文明对话,大学应担当重任

    作者:韩梅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5日 11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不仅是亚洲盛事,也必将成为促进亚洲各国相互理解、增进感情、合作发展的重要契机。

        亚洲在七大洲中面积最大,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有48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中国、古印度和古巴比伦都属于亚洲,亚洲文明呈现出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多样性,内涵深厚、异彩纷呈。

        地缘相邻使亚洲地区自古以来接触较为频繁,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将亚洲大陆的各个地区联系在一起。在东亚地区,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人员往来多,交流尤为密切。从我国史料《明实录》和朝鲜王朝备边司的《备边司誊录》来看,两国曾救助并安排朝鲜、中国、日本的漂流民回国,证实了东亚各国自古存在无偿救助邻国灾难生存者的官方机制;17世纪的朝鲜小说《崔陟传》表现了历史上东亚地区民众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动人故事。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让地球成为一个村,也大大缩短了亚洲各国之间的距离。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本着平等、尊重、互鉴的原则,深化文明对话,有助于消弭隔阂,促进民心相通,维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对于不同文明与文化,亚洲民众如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则可以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由此可见,加强文明对话,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多年以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呼吁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亚洲文明对话机制。近十多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北京论坛、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儒学论坛等各种高层次对话平台、学术会议举办,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提供了文明对话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亚洲文明对话当然不能仅停留在学术交流层面,最终还是需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各国民众能够平等地认识并接受它、尊重它,实现民心相通。

        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培养人才、对文化进行传承或创新、服务社会的职能。大学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大学生是未来亚洲的主人,他们对待不同文明的认识和态度对未来的亚洲影响深远。

        目前,亚洲各国之间的留学生为数不少,中日韩三国实施的东亚留学生交换计划——“亚洲校园”项目顺利实施,为亚洲各国大学生直接参与文明对话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留学生的人数毕竟有限,引导学生积极了解亚洲代表性文明,培养他们文明平等、尊重不同文明的思想意识,引领他们积极参与文明对话,将会对促进亚洲各国国民的相互了解、筑牢民意基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服务社会是大学承担的另一项重要功能。作为科学文化中心,大学应该担负起引导文明对话的责任,发挥指导或咨询的作用;翻译、介绍亚洲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学作品或学术著作,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

        如上所述,亚洲文明对话对亚洲的发展与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相关机制的建立,并取得一定成效。下一阶段,文明对话的重点应落在民间的落实上,真正实现民心相通,让亚洲各国民众受益。具有培养人才、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社会等功能的亚洲各国大学在文明对话中大有可为,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韩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