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

    电动车充电安全难题亟待破解

    作者:陈城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4日 02版)

        【光明时评】

        近日,媒体报道了又一起电动车惹祸造成多人死伤的事件。5月5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附近一村民自建房发生火灾,截至当日13时,事故已致5人死亡、38人受伤。起火部位位于1层楼梯间,燃烧物质为电动车。

        因电动车充电导致起火,类似的案件不胜枚举。有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全国共接报因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引发的火灾1万余起,较前5年增长33.3%。

        对于类似灾害问题,从管理、法律等层面来规范电动车充电的讨论,此前并非没有过,甚至一度有过禁止电动车上市销售的呼声。但对于普通民众,禁止使用电动车显然不是办法,也难以行得通。对中小城市的民众而言,汽车并非所有家庭的刚需,而公共交通也未必能够满足日常需求。所以,目前依旧划分为非机动车的电动车就自然成了民众的选项之一。2018年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自行车全社会保有量超两亿辆。

        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自然就不能因电动车容易发生事故而一禁了之。因而,每每电动车充电发生事故后,我们除了讨论如何在立法层面来规范电动车使用外,是否思考过如何从公共设施保障层面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笔者个人观察和使用经验,目前有两种看起来比较安全的做法。一种是在小区或单位停车场设置统一电动车充电处,提供一定面积的车位和电源,方便电动车充电。另一种则是设立一些快递网点所使用的防爆充电柜,将电瓶拆卸,置入柜中充电。

        但这样相对安全的做法看起来只适合小范围使用,不太适合作为公共保障。一则,在电动车数量比较大的地方,一个小区电动车多的能达到千台,所以公共充电设施需要占用很大的面积。二则,电动车的充电方式虽简单,220V家用线路即可充电,但充满电需要耗费数小时。一般而言,使用电动车代步者的充电时间比较集中,都是下班之后,同一时间的充电需求极大。

        还有个尴尬的现实需要直视——电动车用户在楼道和家里充电是迫于无奈的选择。电动车整体价值最高的配件就是电瓶,而电动车电瓶偷盗是个久而未治的问题。在家里和楼道充电,除了室外没有充电口,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防盗。公共充电设施如何防盗,也会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因而,我们在讨论电动车充电起火案件时,是否能够换个思路,试着从解决充电渠道的源头问题上来讨论?有关部门是否也能够从城市规划等层面上,将电动车充电问题纳入社会议题来想办法解决呢?毕竟,汽车有加油站,电动汽车有专门充电桩,电动自行车为什么不能想办法也享受一下公共服务呢?

        (作者:陈城,系媒体评论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