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2019北京世园会】
“我们今早6点就出发了,逛了一天也舍不得回去,世园会真好。”说这话时,叶大妈正和老伴儿李大爷穿过世园会河北园的七彩花径。一抬眼,这两位来自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的老人便看到了写着“雄安”两个大字的“腾飞”雕塑。
“这里逛着就是亲切!我们没跟着大部队走,就是为了专门来这个园子走一走。”
5月9日至11日,以“绿色家园,美丽河北”为主题的北京世园会“河北日”活动举行。除了姹紫嫣红的室外展园,河北特色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民间歌舞杂技等也纷纷亮相。游客从听觉、视觉、味觉多个角度,全方位感知来自河北的独特风情。
“花径”再现太行山别样景致
走进壮丽的河北园大门,影壁景墙首先映入眼帘,门与墙,都由巨石建成,石材正是取自河北的绿色屏障——太行山的柏坡黄石和雪浪石。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凤庭介绍,河北园区建设围绕北京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办会主题,体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带领7500万燕赵儿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绿色理念”首先被直观地感受到。不少游客在石门前留完影,视线便立即被吸引到了地面上的“七彩花径”。展园选取200多种本土树木花卉植物,以精巧的园艺造型于园中,让游客甫一入园,就开启了花朵连连看模式:白色的香雪球,紫色的大花葱、黄色的小雏菊,各色的虞美人、石竹、矮牵牛、毛地黄、美女樱,让游客们真正体验到了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设计者以花为丛,以草作带,打造出了微观的太行山景观:以自然式花丛花带的呈现模拟太行山林地草甸;以花灌木及自然石块散布于花径中,模拟出太行山缤纷林地景观;丰富的观赏草搭配乡土花卉,打造出了华北地域特色的自然花径,正是模拟太行高山草甸景观……
遥远的太行山区,山水林草交融的自然景观,就这样呈现在了京郊世园会的这条林间小路。当游客欢快地举起相机,任花香和青草气带着心情放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设计理念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入人心。
“印·冀”筑起生态文明新长城
长城,是河北不得不说的题材。万里长城在河北境内总长2000多公里,它见证了河北绿色发展的奇迹,也见证了以塞罕坝人为代表的燕赵儿女半个多世纪以来植树造林筑起的防风固沙、护佑京津的一道道绿色长城的崛起。
一段微观“长城”,是设计者以“印·冀”为主题,代表河北人民送给世园会游客的“土味”礼物之一。
“虽然已经很累了,但我们还是坚持爬上‘长城’,感受这绿色长城的魅力。”李大爷对记者说。
作为北京的绿色屏障,河北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如今,塞罕坝的绿色正在加快向周边辐射延伸。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在首都北方形成了一道宽约30公里、长约360公里的绿色长城。“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激励着燕赵儿女逐梦前行,筑起生态文明的新长城。
除了太行山、长城景观,北京冬奥会筹办、雄安新区建设更是国家政策惠及河北大地的代表性印记,这便是“印·冀”的另外几份礼物。
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为背景的园艺展区,是“河北日”活动的另一大亮点——以白色抽象廊架比拟冬奥会雪上运动项目赛道,将“精彩、卓越、非凡”的办奥理念嵌入其中,色彩艳丽的滑雪运动员造型增添了景观趣味,成片的松林巧妙营造出动静相宜的效果,仿佛是来自时光机的邀请,让身处其中的游客提前体验了一把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风光。
“河北与京津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河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在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刘凤庭说。
“白洋淀”生动诠释水城共生
河北园正中的一大片水池,是按照华北明珠白洋淀专门打造的特色园艺景观。
“白洋淀”环绕代表雄安形象的主雕塑,分别设置了霓裳蝶溪、芳草幽静、水畔苇风三个主题景观,以菖蒲、荷花、芦苇等白洋淀水生植物为底色,展现出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布局,这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又一次生动诠释。
“我们这个院子水面面积比较大,为的是给游客呈现一个逼真的白洋淀景观。”刘凤庭说。
位于河北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风景区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素有华北明珠之称,诗赞“北国江南”。这里拥有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白洋淀人民因此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作家孙犁散文《荷花淀》就描写了白洋淀抗日人民的勇敢,中国文学也因此出现了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此刻,世园会中的小“白洋淀”沉默安静,湖中只有零星荷叶。在悠扬的河北梆子曲调中,风吹起池中微波,绿叶轻轻摇摆,仿佛在诉说不久后河北园即将收获满池荷花的盛放,让人不禁畅想未来水城共生中腾飞的新区美景。
“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河北将借助世园会舞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美丽河北,让河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刘凤庭表示。
(本报北京5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殷泓 李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