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第313期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0日 星期五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黎昕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0日 06版)

        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广州打造贯穿城乡的绿道网络体系,让人们在绿道中感受生态幸福。图为位于该市黄埔区的“云端绿道”彩虹桥。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凝聚起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站稳人民立场,就是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去,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干事业,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改革是否满意。既通过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封闭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来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如果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期盼,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群众哪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改革发展,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18年的28228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和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要打好防范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在改革发展具体工作的每一步,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

        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远性作用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的根本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本前提就是要保持定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毫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在新时代,要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键在于我们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解决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不懈奋斗创造了人间奇迹,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需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纠正不正之风,特别是要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遵循的行动原则和领导方法。要深入群众,不断提高解民情、察民意的本领,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诉求、回应人民关切。只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顺应民意、得到民心,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黎昕,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