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捐资助学30余载的耄耋夫妇包斌、陆一军:

    国家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贡献的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04版)

        2018年5月,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93岁离休教师包斌及其妻子陆一军,将多年来省吃俭用的唯一积蓄100万元尽数捐出,设立了助学金,以资助寒门学子继续学业。

        这已不是第一次。30多年捐资助学的事迹,让包斌夫妇先后获得“盐城好人”“江苏好人”“中国好人”等称号,他们的大爱善举感动了无数人。

        对于荣誉,包斌并不在乎。他说:“我出身贫苦,国家出钱培养了我的两个儿子,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再多帮助一些孩子,为国家再做点儿事。”

    战火熏陶爱国心

        1926年,包斌生于江苏宿迁一个农民家庭。包斌童年困苦,后因时局动荡而辗转求学,读书期间跟随中共地下工作者来到盐城读书,之后加入渡江战役工作组,并被编入苏南军区文工团。1969年,他转业再次来到盐城,1987年在盐城师范学院离休。

        经历战火与革命、见证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包斌萌生了一个念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包斌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家庭有海外关系,他未能如愿入党。离休前,包斌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终于实现了27年来的入党心愿。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包斌语气坚决:“不忘党恩,心中向党!”

        这份入党的初心始终炽热。在盐城师院离退休工作处蔡玉霞的记忆里,离休后,包斌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并多次交纳特殊党费:汶川大地震4000元,阜宁特大龙卷风灾害1300元……最让蔡玉霞感动的是,包斌每次都坚持自己坐火车来学校交党费,学校留他吃饭,他总是婉言拒绝,不肯花单位一分钱,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是党救了中国,也改变了我个人的命运。这份恩情是报答不完的。”包斌说,“如今我年纪大了,只能尽我所能做一点小事,报答党的恩情,支持党的工作。”

    助学扶困显大爱

        每月的第一天,盐城师院学生谢明阳总会给包斌夫妇打电话,询问二老的身体状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去年,包斌夫妇捐资百万元,在盐城师院设立助学金,谢明阳就是首批受资助的20名学生之一。

        包斌夫妇经历过贫困,深知上不起学的辛酸。成家立业后,两个儿子成绩优异,先后公费出国留学,如今早已自食其力。此次捐赠对于包斌夫妇来说近乎“倾囊相助”,但是他们觉得钱花在了“刀刃”上。“党和国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培养了我们的孩子,我们想发挥余热,为培养国家的孩子出一分力。”包斌说。

        这位“出手大方”的老人,对自己却很“抠”。盐城师院离退休工作处处长黄顺荣说:“包老平时连袜子破了都要补补再穿。”

        离休后,包斌夫妇先后资助过10多名困难学生。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为“希望工程”募捐,资助了盐城响水、滨海两名学生;1996年,资助了盐城阜宁县芦蒲乡中心小学的学生;2002年,资助了一对父亲因病去世的双胞胎男孩……

        4月20日,曾经受资助的学生杨维玲特意从盐城阜宁赶到徐州新沂看望包斌夫妇。见面的第一件事,包斌工工整整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杨维玲的联系方式,并说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资助你那会儿好多了,你现在有困难的话一定要跟我们说啊。”站在一旁的杨维玲默默地湿了眼眶。

    点滴日常守初心

        在江苏新沂的一个老小区,一栋建于15年前的旧楼,正是包斌夫妇多年来居住的地方。走进二老的房间,环顾一圈,最值钱的就是放在客厅的一台旧彩电。家中随处可见各种旧物件:两把用电线缠、木条镶、修了又修的小方凳;一个用树枝扎起来作柄的苍蝇拍;自己用塑料瓶自制的水舀子……

        夫妻俩生活朴素,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怡然自乐。虽然都是高龄老人,但家务活儿大多亲力亲为。儿女们想要给他们请保姆,包斌总是婉言拒绝。偶尔请个钟点工,也只是隔三岔五来做些重的家务活儿。包斌总是说:“能有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要珍惜。”

        离休后,诗歌成为包斌夫妇与祖国紧密相连的重要纽带。2015年,包斌将自己离休后创作的300多首诗歌编辑成册,取名《晚霞诗联集》。诗集中的大多数诗歌皆是有感于国家、社会发展而作。翻开诗集,见证着一段段历史,也感受着一名党员的拳拳爱国心。

        “国家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贡献的。爱党报国是做不完的事,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包斌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