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山东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在思政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张雨潇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30日 08版)

        “我很少看话剧,但这部剧让我热泪盈眶。演出结束后,在台下观看的师生们也一直在鼓掌,可见这种家国情怀最能打动人心。”近日,一场由山东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师生自编自排自演的话剧《佩瑜怀瑾》上演,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真实演绎了革命先烈郭永怀、李佩夫妇光辉伟大的一生,院长张宗军看完表演后连连感慨,称这场特殊的思政课很有“范儿”。

        “这些学生基本都是‘理工男’‘理工女’,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话剧,但在这一年半里,他们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排练表演,即使面对剧本反复修改,甚至是全盘推翻重新排练,他们都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剧中老年李佩的扮演者、学院团委组织委员肖怡帆老师介绍,话剧《佩瑜怀瑾》的筹备排练历时18个月,参演师生达30余人。这些大三的学生演员从大一下学期起便开始进行话剧排练,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一大半的时间都与话剧相伴,话剧已是他们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剧中郭永怀的扮演者、话剧的指导教师张华磊谈道:“这个年纪的学生总是贪玩的,排练话剧又是一个很辛苦的活,每天下午和周末都要进行排练,一年半来风雨无阻,这种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恰好与郭永怀先生的精神不谋而合。”

        在学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了解郭永怀精神已经成了一门必修思政课。“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要熟知郭永怀的故事。从2016年开始,新入校的每届学生报到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去郭永怀纪念馆参观,学习郭永怀的精神。”学院党政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如何能让思政课更接地气?如何能把思政课的根本原理变成生活中的日常道理?学院另辟蹊径,用一部深情而又厚重的话剧把历史再现给学生,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思政课。

        “讲一千遍爱国主义的大道理,不如用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对学生的教育来得更实在、更生动、更深刻。”张宗军说,“我们要把这个话剧打造成学校创新思政课的一个品牌,学生和老师都要上这堂课。在观看或演绎的过程中,不断接受这种高尚精神的洗礼,这是一种最能直达人心的思政教育。”

        剧中宁玉的扮演者、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肖琼深有感触:“演这部剧,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二位先生的那种精神和大爱。我们好像已经和剧中的人物融为了一体,他们就像是另一个自己。”大一学生李潇在观看话剧后说:“我们印象中的思政课都是很古板的,但话剧《佩瑜怀瑾》用一段段真实的历史、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创新了思政教育的形式,让我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更为深刻。”

        今年是郭永怀先生诞辰110周年,为纪念郭永怀先生的英雄事迹、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话剧《佩瑜怀瑾》应运而生。“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郭永怀先生是唯一一个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也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郭永怀先生诞生在山东荣成这片大地上,我们作为坐落在荣成市的高校,把他的精神传承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院党委书记李耀华说。

        谈起对话剧《佩瑜怀瑾》的憧憬,张宗军更是信心满满:“未来,我们要通过一届接着一届学生的演绎,让这部话剧走出校园,走出山东,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郭永怀的家国情怀,使郭永怀精神的辐射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张雨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