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把居民关心的问题解决好

    ——记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30日 06版)

        【爱国情 奋斗者】   

        29年前,33岁的朱国萍来到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小区担任居委会主任,从此开始了她的“小巷人生”。谁也没想到,她能把一件事做得这么深、这么长久、这么精彩。

        扎根社区一线,她成了居民心中最亲切的“小巷总理”,在她的带领下,虹储小区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称号,连续20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小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各种荣誉也向她涌来。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社区工作更是考验耐心、细心、巧心。朱国萍的工作法是什么,诀窍在哪里?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对于“大”和“小”的辩证法,朱国萍特别有心得。

        4月23日一早,在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刚退休一年的朱国萍正在和虹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商讨怎样更好地方便70岁以上老人取药的问题。在这个率先试点的社区药房,70岁以上老人凭处方领取的常用药虽然已有80余种,但是包括部分降压药在内的常用药还是无法供应。

        “我是退休不退岗。”朱国萍笑着说,还是快人快语的一贯风格,“今天就是来和大家一起商量,琢磨怎么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解决好。”

        去年,朱国萍退休了,不再担任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街道为她成立了萍聚工作室,希望她在社区工作上继续“传帮带”。做居民身边的有心人,已经成了朱国萍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把居民关心的大事小事沟通好、解决好,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虹储小区的老居民还记得,20多年前的小区,虽然地处市中心,却是典型的“脏乱差”:车子乱停放、路面坑坑洼洼,住在楼上的居民乱丢垃圾就像家常便饭。如今走进小区,像是走进了处处是景的花园小区。

        “每个角落都是大家的心思,都是朱书记带着我们一起想出来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几年前小区停车难问题令人头疼,一些居民还因为抢车位而“闹翻”。小区登记在册的机动车有300多辆,但固定车位加上流动车位不足50个,车位只能靠“抢”,出行常常被“堵”,许多车主连觉都睡不安稳。

        怎么办?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式公房小区,对停车很难有超前规划。如果把小区部分绿地改造成停车位,虽然满足了一些业主对车位的需求,但是老人孩子休闲的场所却减少了。在满足一部分群体现实需求的同时,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群体的权益。

        朱国萍在小区发动大家行动起来,“熟人好办事,熟人社区是居民实现良性自治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朱国萍一直注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小区事务、互帮互助。居民之间加强了感情沟通,就有了彼此理解的社区氛围,有了解决棘手问题的基础。紧接着,召开小区听证会,听取有车族与无车族的诉求,公开评议各种对策办法,最后大家讨论拿出了开辟“创意停车坪”计划,把小区绿化带、边角料整合出40余个停车位,腾挪空间、绿化上墙,在增加车位的同时不减少绿化面积,居民都开心了。

        小区设施老旧,能不能来个脱胎换骨的改造?虹储小区先是翻新了原来的自行车棚,再把一个20多年不用的死角改造成中式砖瓦结构的“车谐廊”,可容纳100多辆自行车和30辆免费借用的公益自行车。“健身园”也焕然一新——地面重新铺设,器械全部更新,还有中式纹样的瓷盘点缀,每天来锻炼的社区老年人个个竖起大拇指。配电房戴上了青砖黛瓦,就连一楼居民家的天井外墙和建筑垃圾堆放点都用仿红木栅栏装饰起来。

        “看上去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大事情,你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大事就做好了。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老百姓就会感到党总支是老百姓最近的也是最亲的党组织之一。”朱国萍说,“党组织是老百姓的主心骨,要让老百姓有依靠,这个当中你服务好了,老百姓就会支持你。居民区就是小社会,小社会好了,大社会就会好。”

        现在的朱国萍思考最多的是社区工作的“传承”——经验丰富的居委会干部相继退休,新进的“80后”“90后”对社区工作还不熟悉,青黄不接的“断档”危机是一个普遍问题。萍聚工作室成立之初,很多人建议命名为“朱国萍工作室”。朱国萍不同意:这样虽然可以打响个人品牌,但没法延续。更何况,个人能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取名“萍聚”,有萍水相逢之意,更有八方汇聚、众人拾柴的意思。

        朱国萍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在社区工作,他们年轻,专业本领强,互联网玩得转,这对创新社会治理来说都是如虎添翼的。“当然要做好社区工作,首先要练就一副热心肠,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她希望借助“萍聚”的新平台,和大家交流社区工作的方法,带动更多青年人参与,一起用绣花功夫“绣”出老百姓的获得感。

        “过去,我在虹储小区当书记,是一份责任。如今,我在萍聚工作室当书记,更要传承。”朱国萍说,“做公益很开心,我想感恩组织、回报社会,这是我的目标。”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