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不请自来”

    作者:本报记者 杜羽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30日 12版)

        日前,第五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揭晓。11篇获奖论文作者,从最年长的、76岁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到最年轻的、38岁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义琼,他们没填写申报表格,也没提供过什么材料,更没找关系、打招呼,甚至有的学者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奖,奖励却“不请自来”。

        不需要学者自己申请,凡在规定时段刊发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的论文,全部自动进入候选名单。直至评选尘埃落定,主办方才把结果一一告知获奖人。这个原则,“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一直坚持着。

        几年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邦维接到电话通知,他的文章《语言、文本与文本的转换:关于古代佛经的翻译》获得第三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那时,电信诈骗屡屡发生,对于这通电话的真伪,王邦维难以辨别,不得不询问早就认识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刘石。刘石告诉他,你很幸运,给你打电话的,真的是学报的工作人员,不是骗子。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评选模式,催生出不少类似的故事。

        “现在,大多数的奖项需要学者自己申请。自己申请奖项,除了要花时间,还有那么一点点不太舒服——要学者说自己的文章多么好,有时候不是一件很自在的事情。这个奖不需要自己申请,节省了我们的时间,也给了我们学术的尊严。”作为本届的获奖论文作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认为,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所倡导的这种学术风气,对于进一步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改良学术氛围有重要启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仲伟民介绍,由百盛基金会赞助这个奖项,目的是为了推动基础研究,鼓励学术创新,弘扬优良学风,一篇论文能否获奖,完全由评审专家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判断,不看作者的资历、名气,也不搞地域、学校平衡。今年,直到临近颁奖,主办方才意识到,在11篇获奖论文中,有两名作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但这个由专家评委做出的决定,不可更改,也无须更改。

        “‘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是一次学术尊严的重构,一次学术生态的修复,可谓开风气之先,引领学术潮流。”在《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看来,这个论文奖的设立,有助于挤破学术论文泡沫,扭转学术论文粗制滥造之风;有助于打破“核心期刊”的神话和迷信,让学术回归正途;有助于破除学术的论资排辈,促进青年才俊的成长。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彭刚回忆,在学生时代,常常听到老师何兆武对着稿费汇款单感慨:干我们这一行,本身工作就挺有意思,写点文章,还有人给你钱。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愿意做这样一件事。而且有人愿意给他们额外的奖励,让他们得到意外的认可和惊喜。这真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彭刚这样说。

        (本报记者 杜羽)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