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让大伙儿都尝到甜头

    ——青海拉西瓦四级联动发展村集体经济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苏胜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15版)

        昨那村的牦牛养殖、罗汉堂村的花椒种植、多拉村的山泉水厂创办、曲乃亥村的冷水鱼养殖、尼那村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西瓦镇采取“党委牵头谋产业、支部带头抓创业、党员示范干事业、干群携手兴家业”四级联动模式,各村通过兴办企业、创建合作社、盘活集体资源等方式,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形成了一村一品的集体经济模式。

        昨那村抢抓机遇,利用4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贷款等投资98万元创办了拉塞瓦专业养殖合作社,养殖牦牛70余头。2019年3月牦牛出栏,全村集体经济增收3.2万元。“让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是我的责任,不能光说,最关键的是让大伙儿都尝到甜头。下一步,全村将利用好200万元移民后期产业扶持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实现产业化经营。”昨那村党支部书记豆则也杰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植树造林好时节。拉西瓦镇沙索玛台一片繁忙景象,全镇干部职工、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三五成群地向沙索玛台走去。他们肩扛铁锹、怀抱树苗,纷纷投入到植树造林队伍中去。“2002年,我参与了沙索玛台620亩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但是地势太高、没有水源,林地灌溉成本很大,效果不理想,这片地撂荒了十几年。现在涝池修好了,渠道也通了,补植花椒不仅能绿化荒山,还能给村集体带来收入。”罗汉堂村老党员仁青才果说。“以前没资金、没方向,都不知道该怎么发展。”罗汉堂村党支部书记华藏才让说,现在有政策支持,有党委带头,选好花椒种植产业后,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信心十足。

        谈及2016年以前的村集体收入,多拉村联村干部魏巍直摇头:“村上一没有资产,二没有资源,哪里来的收入?”但如何“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2017年4月份,魏巍在一次下乡路过仁青德日山脚停歇时,偶然发现山间一处泉眼。是否可以利用这一资源创办山泉水厂?这一想法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专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发现此处山泉水富含人体缺乏的锶元素。通过多方努力,目前由村委会及村民入股、政府扶持,共投资110万元创办的仁青德日山泉水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按照市场行情,该水厂预计带动全村8户群众就业,实现村集体增收4万元。

        从空中鸟瞰,曲乃亥村宛若一颗皎洁的明珠,镶嵌在黄河大峡谷岸边。“2011年前全村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曲乃亥村村委会主任华青说。2012年,在县直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引进了黄河天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租赁水域达1400公顷,各类虹鳟、白鲑冷水鱼存箱产量达900余吨,累计带动贫困户、周边群众62户220人就业,人均增收22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4万元。

        镇党委书记马永灵介绍,自2018年年初,拉西瓦镇实施“头雁领飞、全民兴业”的党建项目以来,各村按照四级联动方式,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一年来,全镇60%的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年均增收18.6万元,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本报记者 万玛加 本报通讯员 苏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