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星期五

    共享绿色美好与创新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李曾骙 张斐晔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10版)

        柬埔寨西南部西哈努克省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新华社发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第一天,“创新之路”和“绿色之路”分论坛举行,各国与会嘉宾畅怀热议。这是首次举行以创新和绿色为主题的平行分论坛,与会者畅谈“一带一路”的绿色美好,畅想“一带一路”的创新活力。

    凝聚建设创新“一带一路”的共同愿景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云南农科院与东盟国家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培训农业人才、共同开展杂交玉米良种选育,到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百名学员掌握铁路建设技术;从大唐电信国际技术有限公司为沿线国家培训5G通信技术产业人才,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30个国家分享卫星技术,推动遥感卫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应用。两年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

        分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主旨发言中细数中国与世界共建创新丝绸之路所取得的成绩——两年来,中国先后启动建设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印尼港口建设与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举办146个培训班,累计培训2100余名学员,着力培养互知互信的科技人才队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对记者表示,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来实现人与人的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步,尤其是科学家和科学家之间的“联通”更为关键,因为这能够促进创新。创新有助于经济增长,有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次“创新之路”分论坛以“携手创新,共创未来”为主题,顺应全球化发展大势和开放合作的时代潮流,再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等目标的关键核心作用。中国与沿线各国一道建设一条“创新之路”的共同愿景,无疑将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呼唤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共同行动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国际公共产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在“绿色之路”分论坛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中国在实现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为全球的绿色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围绕促进绿色发展这一目标,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挪威特使、挪威前气候与环境大臣赫尔格森在分论坛上表示,在实现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已经作出了表率,很多方法如果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那么“一带一路”将会对落实巴黎气候协定、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全人类理应共享的民生福祉。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生产的电动卡车、电动叉车、电动出租车,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绿色生活方式。今年2月在巴西巴伊亚州正式签约的轨道交通云轨项目,除了为城市带来绿色、便捷的交通方式以外,行驶在空中的云轨还能够为当地城市旅游带来新的吸睛点。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对记者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用创新科技与各国共同打造绿色交通解决方案,将让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更快速地在全球生根发芽。

        中国企业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届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上与越南企业签署了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是越南投入建设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之一,将共同推动越南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精心呵护绿色“一带一路”,成为各参与方的广泛共识。以“建设‘一带一路’,携手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主题的“绿色之路”分论坛,再次呼唤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共同行动。正如捷克副总理兼环境部部长理查德·布拉贝茨在分论坛上引用文学作品《小王子》所说:“我们并不拥有现在的世界,我们是从未来借来的,所以要好好珍惜它。”

        (本报北京4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李曾骙 张斐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