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万里犹相邻

    作者:余万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07版)

        【我和我的祖国⑿】

        去年我从南京南站乘坐复兴号列车,一路风驰电掣,不到三个半小时,就到了北京南站。快,真快,简直不可思议。回想起十多年前,我同妻子到北京旅游,从宣城乘坐普快列车,用了17个小时才到北京。同样是在去年,我和几位同事去深圳,早上吃过早饭出发,到达时刚好是吃晚饭的时间。同行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们,20世纪90年代初,他第一次去深圳,一路上转了五六次车,花了两天多的时间才到。我也曾听父亲说,他20世纪70年代初当兵到四川,花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到军营。而以现在的行车速度,这段路程不会超过12个小时。

        速度的提升大大拉近了距离。曾经十分遥远的地方,现在想来,不过是朝发夕至。这是童年时无法想象的,一切如梦幻一般。

        我家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村上的路是名副其实的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狭窄的地方两人相向而行都要侧身才能通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村前村后、村左村右,抬头低头,到处都是山,山峦层层叠叠,每一道山都相伴着一条溪流,将小路隔成三五百米的一段一段。小溪上的桥梁,不是独木桥,就是石板桥。

        村庄离集镇不过六七里路,离县城也仅40公里而已,但是大多数村里人许多年甚至一辈子都到不了一次县城,一年中去集镇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每天所见到的都是三五里之内、屋连着屋的同村相邻之人。我在初中毕业之前,到县城的次数也仅仅三次而已,两次是参加考试,一次是去医院看牙。

        1995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找出地理课本,把路线查了又查,距离算了又算,满打满算从家到学校不足四百公里的路程。这对于我们家来说,已经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了,因为此前除了父亲参军入伍出过一次远门,还没有人离家这么远过。去学校那天,我起了一个大早,到集镇坐最早的班车到县城,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到达县城长途汽车站时,开往省城的早班车早已出发了,只好等中午的那趟车。从县城到省城二百多公里,途中要通过汽车轮渡过长江,还有盘山路,到省城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只好随便找个地方住下。第二天一早再乘坐通往学校所在地的班车,这样一直到第二天快中午才总算进了学校的门。而今,通往学校的公路,已经是全程高速,长江上已架起了大桥,盘山路也打通了隧道,全程缩短到只需四个多小时。

        与此同时,家乡的小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988年开始拓宽路基,所有的独木桥、石板桥都改建成混凝土桥梁。2006年,又铺上了水泥路面。乡村主干道建好了,又修起了通往各村组的道路,现在已经实现了家家都通水泥路,“晴天灰、雨天泥”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我在城里工作,父母仍然住在乡下,但是毫无距离感,开车一个小时就到家了,想回随时回。

        唐诗有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讲的是无论山海阻隔,还是万里征途,心中深情厚谊都不受距离约束。如今,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让心灵的距离“相知无远近”,空间的距离也同样“相知无远近”了。“邻”的概念已不再是屋前屋后,不再局限于站在门前视线之所及的范围。越来越密集的公路网、高铁网,越来越发达的立体交通,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越画越大,城与城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缩越短,“邻”的界限无限扩大起来,“邻”的范围无限延伸开去,“地球村”已不再是如梦如幻的童话,无论身在天涯,抑或远隔万里,也已犹如比邻而居了。

        (作者:余万,现供职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本作品为《人民文学》征集稿件)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