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借助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简称海丝品博会)、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中国石狮国际时装周三大展会的东风,石狮市以贸易创新提速提质,以展会经济开放共融,以生态文明留白留绿,争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贸易创新,打造提速提质新优势
2018年9月30日,石狮服装城从全国38个申报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所谓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等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这种形式大大简化归类通关,实行增值税免征不退政策,允许多主体收汇结汇,支持人民币结算,开创了在家门口就能做国际生意的贸易新形式。
获批伊始,石狮市紧锣密鼓、加快推进新型贸易方式的落地实施,石狮服装城也成为此次6个试点市场中首个开展首单通关、首个通过国家税务总局联网信息平台免税子系统验收的试点市场。
改革开放之初,石狮人在全国率先搞起服装加工和商品贸易,形成了全国最早的服装加工基地和市场,造就“全国跑石狮”的繁荣景象。40年的发展,石狮市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拥有服装注册商标近两万件,纺织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1000多亿元,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都在石狮采购原料、加工生产。
改革无止境,创新再出发。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石狮的提速提质发展注入了动力源。据统计,截至2019年3月22日,短短半年时间,石狮服装城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862单、货值2.16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74个,备案各类市场主体4220家,具有福建特色的“买全国、卖全球”出口商品贸易模式正在形成。
展会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每年,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中国国际商会会展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泉州市政府承办,石狮市政府执行的海丝品博会,都会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两万名专业采购商。旨在加强两岸产业对接的海博会、以“时尚石狮、魅力海丝”为主题的石狮国际时装周,与海丝品博会形成了三展同期同域举办的局面,三大平台强强联合,为石狮进一步撬动全球产业和贸易市场铸就了桥头堡。4月18日至21日,借助第五届海丝品博会、第二十二届海博会暨2019石狮国际时装周,石狮市向全球客商重点推介了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政策与优惠措施。
此次海丝品博会的展览面积26000平方米,共设700个国际标准展位,来自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不乏世界级企业。海博会主展区4.5万平方米,市场展区65万平方米,包括流行趋势馆、台湾馆、纺织新技术展示区、面料展区、辅料展区等,石狮国际时装周推出17场时装秀,推进“闽派服饰”转型发展,为石狮打造国际一流的展会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福建正以石狮等县域经济为着力点,加快建设“海丝”核心区,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使“海丝”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参与度、连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中高端迈出坚实步伐。
留白留绿,打造城市生态新蓝本
近年来,石狮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提升城市新形象,通过留白、留绿、留文,推动石狮由传统的工业制造城市向绿色生态城市转变。
几年来,人们真切地看到了石狮这座小城不懈的“绿色”追求——从“三废”(废气、废料、废渣)治理到集控区集中治污,从生态立市到双减排,从推广水煤浆到拔除黑烟囱,“壮士断腕”式的举措一个接着一个,环保成效逐年提升。
以印染业为例,2018年1月,石狮出台《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对印染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推进“五大提升工程”,促使越来越多的当地企业投身技术改造升级和绿色制造。仅2018年,石狮全市印染行业技改投入11亿元,增长91%,其中,印染企业技改投资8.4亿元,同比增长86%;污水处理厂技改投入1.8亿元,同比增长136%。
与此同时,石狮“疏脉络”“造环境”,加快推进城市海岸带的规划建设,“山海城”联动发展的格局成形成势:峡谷旅游路建成通车、红塔湾旅游公路主路面全线贯通、共富路与锦蚶路铺上沥青、锦尚外线与锦江外线加速推进;石窟公园变废为宝,与学府公园、花海谷公园连成一体,以宝盖山为轴心的“城市中央公园”雏形显现;石狮湿地生态公园一期建成、二三期快速推进,红塔湾海岸公园一期有序推进,打造美丽滨海风光;完成8座天桥景观绿化、见缝插针进行微绿地改造,提升群众宜居的实际获得感。
产业绿了,城市美了,石狮这座有着“国家生态市”美誉的现代工业商贸城市正绽放出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周华 本报通讯员 许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