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低碳世园:向世界传达绿色发展理念

    作者: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4日 03版)

        【相约2019北京世园会·世园关键词】

        “绿色、低碳、节俭、永续”是北京世园会的规划原则之一,也是中国要向世界传达的绿色发展理念。园区场馆内外,随处可见低碳、节能的理念和细节。

        世园会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坐落在人工设计制造的梯田间,被誉为“有生命”“会呼吸”的场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院长景泉告诉记者,中国馆的大部分展馆置于人工营造的梯田之下,利用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了建筑物的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场馆还利用外部风道和内部自然通风系统,实现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此外,场馆的钢结构屋盖还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提高了光能吸收效率。

        在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记者看到,在园艺工人的手中,3500只废旧轮胎被再生利用,摇身一变成为南美文化遗产“莫瑞梯田”的模型。工作人员把挖出来的土填在轮胎里,等临近开幕时,他们将在里面种植马铃薯等各种薯类作物。值得一提的是,这3500只轮胎全部由设计团队在北京本地搜集而来,这也与本次世园会绿色、低碳的理念相契合。

        在全球环境危机和森林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竹和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的两种重要非木质资源。在国际竹藤园中,记者看到,园中使用大量的环保竹藤材料,从花园土壤中拔地而起的建筑结构由圆竹和工程竹材构成,竹子结构的镂空设计使室内和室外的空间相互流动交错,同时,园中尽量引入自然光线,安装可利用太阳能光伏玻璃房顶,并营造自然通风系统,减少人造光源和空调的使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为了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园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园区积极建设“海绵园区”,雨水通过草沟、旱溪、砾石沟等不同方式汇入水体。比如浙江展园就利用园路、铺装旁的雨水道,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度,在保证造型古朴的前提下收集雨水,在水池边、园路旁设置植被缓冲带,通过植物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有效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并应用生态驳岸,利用水生植物进行雨水净化,提高绿地雨水下渗量。

        为了加强整个世园会的园区雨水回收利用,组委会专门建设了一条长约20公里的生态草沟,下凹绿地雨水收集率不小于60%,道路广场铺装透水率不小于70%。为保障水体水质,还设置了沉砂池等过滤雨水。

        “世园会应该成为绿色、低碳、生态的典范。”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表示,世园会将使人们体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是美丽家园的物质基础,从而激发人们转变生活理念,积极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