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1日 星期日

    夏穗生:“我一生只做一件事”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1日 04版)

        夏穗生 资料图片

        【追思】

        “要别人捐献遗体器官,自己不做出榜样,只讲空话,不做实事,不行。”

        2019年4月16日,我国杰出的外科学家、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辞世,享年95岁。家属遵从夏老2013年签署的器官捐赠志愿,联系医院捐献了角膜。

        从发表中国第一篇关于肝切除的文章,到实施130次狗的原位肝移植手术,再到为肝癌晚期的女患者成功施行肝移植手术;从建立第一个中国器官移植研究所,到培养中国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夏穗生和他的同事们在器官移植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亚太地区纪录、全国纪录。而他一再谦逊地表示:“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唯愿不负国家培养。”

    勇当拓荒者

        “外科在我国刚刚起步,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1949年,夏穗生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随即投身我国的外科事业。

        1957年,夏穗生发表了中国第一篇关于肝切除的文章。翌年9月,他进行了一次肝脏移植实验性探索——将一只狗的肝脏移植到另一只狗的右下腹,手术后,这只移植了肝脏的狗存活了10个小时。

        1963年,美国施行了世界首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

        “让我国医学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必须开展器官移植,这是祖国的召唤、患者的嘱托。”夏穗生说。

        “父亲所有的一切都是器官移植。”夏穗生的女儿夏丽天说,父亲做第一条狗的实验时,就住在实验室,跟狗一起睡,后来做第一例肝移植、第一例脾移植,也是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

        1972年,夏穗生和同事们开始系统实施狗的肝移植实验研究。5年里,先后开展98次分解手术、实施130次狗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终于掌握了哺乳动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术。

        1977年12月30日,夏穗生为一位肝癌晚期的女患者成功施行了肝移植手术。不久后,他又为一位男性患者开展了肝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了264天,创下了当时国内肝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

        随后,夏穗生开始钻研其他器官的移植:1982年,他主持的国内首例胰腺移植获得成功;1983年,他在国内实施首例尸体供脾移植成功;198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亲属活体脾移植;1994年,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

        中国著名麻醉学家、同济医院教授金士翱是夏穗生的同班同学。他回忆说,为了探索器官移植手术,夏穗生教授多年来埋首于动物试验中,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放弃过,为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从实验室到人体,中国人体器官移植事业从无到有,就此起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7日,实现捐献23059例,捐献器官65808个。据不完全统计,器官移植挽救和改善了约7万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和质量。

    甘作铺路石

        “要让中国器官移植的事业发展壮大,关键是人才。”“让年轻人站在前台,我的任务是搬梯子。”夏穗生一直认为,器官移植的未来在年轻人。

        在女儿夏丽天看来,父亲干了一辈子移植,培养的学生是最多的。家属代他向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献了100万元用于医学研究,是为了让器官移植事业后继有人,同济能涌现出更好更尖端的人才。

        “你们大胆做,成绩是你们的,失败是我的,责任我来担。”夏穗生总是鼓励年轻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教授,在33岁时就曾成功主刀一台肝移植手术,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主刀医生。他回忆说,如果没有夏教授,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夏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85岁的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青萍回忆说,1959年我毕业后到同济医院刚分到科室时,是夏教授带着我。比如说在查房时,他会一级一级地问,先问实习生,再问住院医师,继而问主治医师。看到你哪个地方做得不行,他会很严肃地指出。他提意见直截了当,从不转弯抹角。

        “研究生培养的远期目标是培养学术领域的尖子,器官移植的研究生在未来应该成为本专业的‘将才’,有的要成为‘帅才’。”围绕这一目标,夏穗生精心育才。在科学研究上,他要求和指导学生研究国内暂无人研究的课题和国际最先进的课题,挺起中国医学的脊梁。

        不光是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技术上,夏穗生还在从医理念上给学生和同事以启迪和熏陶。“病人出院了,你们才算是称职的医生。”夏穗生常常告诫学生。

        93岁的同济医院康复医学教授南登崑说,上世纪80年代,国内康复医学还非常落后时,夏穗生教授就有了超前的“康复医学”意识,让患者不仅停留在治愈疾病,而且是做回一个有尊严的、体面的、正常生活的“人”。他不但认真做好每一台手术,而且关心患者术前准备、术后康复;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年轻医生这样做。

        数十年来,夏穗生的科研几乎涉及器官移植领域的各个方面,同时,他培养的不少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和外科学界的领军人才。他曾形象地说:“我们这一代是中国器官移植的拓荒者,目的是为后来人开辟一条通往顶峰的道路,这条路拓得越宽阔越有利于后来者攀登。”

        生前,为我国器官移植奠基;殁后,为他人留下光明。

        他用一个甲子兑现了1959年许下的铿锵誓言——“自愿把自己的一生一切连同生命献给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伟大事业奋斗一生。”

        (本报记者 夏静 张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