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1日 星期日

    低价“噱头”无法补质量短板

    作者:刘坤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1日 05版)

        【财经论语】

        近日,家住北京的陈女士从一个微信好友那里买了一支唇膏。那位微商告诉她,这是一款私人定制的唇膏,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用,口碑好,而且“价廉物美”。然而,陈女士使用后发现,感觉就像“涂了一层蜡”,再也不想用了。“之前经常听朋友说有的微商不靠谱,没想到自己也上了当。”陈女士如此感慨。

        在网络消费日趋流行的当下,陈女士的经历并非是个案,不少网络消费者都有过在“低价”幌子下被“坑”的经历。曾有人向笔者吐槽:之前在网上买过一个90元包邮的茶几,心想“这么便宜,赶紧下单”,结果到货后才发现茶几立不稳,几乎没法用,真是应了那句“便宜无好货”。

        如今,网络消费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显示,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依然保持着20%以上的高增速,由外卖拉动的餐饮行业以及电影等消费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与此同时,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有的商家一味鼓吹“低价”、忽视质量、恶性竞争等问题也日渐凸显,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制约着我国网络消费市场进一步提质扩容。

        在消费者眼里,价格因素固然重要,但质量因素同样必不可少。商品或服务没有质量的保障,就像生命失去了健康一样,一切都无从谈起。人们进行网络消费时,往往能够一眼看到价格,但很难快速判断出质量问题。这种情况下,质量因素便更加关键。如果商家在营销环节耍“小聪明”,以低价为噱头,轻视质量,就如同掩耳盗铃,等到“东窗事发”时,注定会收到消费者的差评。

        从供给端来看,如果生产者为了赢得更多市场或者赚取更多利润,而在产品质量上“动脑筋”,通过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披上低价的“外衣”进行恶性竞争,那么,他们也许会一时尝到“甜头”,但长远来看,一定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仅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会损害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最终会亲口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一粒老鼠屎尚能坏了一锅粥。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一味鼓吹低价、轻视质量,无疑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甚至会出现“跟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优质供给变得更加稀缺。长此以往,结果可想而知。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消费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支撑消费升级的社会基础在不断夯实。

        面对网络消费领域的痛点、堵点,只有更加注重质量,加快补齐优质供给的短板,引导消费新模式快速孕育成长,才能不断激活消费大市场,促进网络消费持续升级,推动消费和供给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刘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