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四好农村路”成脱贫致富路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7日 08版)

        春天的武陵山区,小雨淅沥,野樱欲绽。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蜿蜒而上的村路旁,农家乐鳞次栉比,特色产业生机勃发。

        这样一个充满生机、整洁舒适的小村庄,在十几年前还是脏乱差的贫困村,大量村民为生计发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一条畅通的农村公路,不仅为深山中的乡村带来了游客,为农副产品带来了销路,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店子坪村上演的故事,如今也正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四好农村路”周边。

    打通天堑“换活法”

        群山环绕的店子坪村,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一组村民71岁的刘太章回忆说。

        十几年前,村民就医、赶集、外出只能沿着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肩挑背扛,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就是“打杵子、背篓子,卖猪还得抬轿子”。陡峭的河谷口好像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脚步。

        因为进出不便,多年来店子坪村村民尝尽了被困深山的苦头,他们养的牲口卖价要比邻村低,建同样的房子要比邻村多花4倍的价钱。据村民张九国回忆:“牲口贩子的车进不来,卖猪得要4个壮丁花四五个小时抬出山,商贩因此故意压价,要是不卖,还得费力抬回家。”

        修通公路,架起大桥,是店子坪村人祖祖辈辈共同的梦想。怀揣着走出去的渴望,党的十九大代表、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从2005年起带领村民们开始“向悬崖要路”。在交通部门支持下,近年来,店子坪不仅建成了横跨峡谷的愚公大桥,还打通了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2.5公里出山路和11.7公里断头路。

        脱贫的路子千万条,但每一条都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恩施州采取有力措施补齐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这块短板,据恩施州交通运输局局长杨盛僚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州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5141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车”的目标。

        “畅通的通村公路,把我们村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路、幸福路。”王光国说,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让原本散居在高山上的村民聚拢了,也让党的好政策更快、更实地走进千家万户。

    道路通了旅游兴

        道路通了,游客来了,旅游产业兴旺起来。“刘修福农家乐,82人餐饮,47人住宿,收入18500元。徐自成农家乐,37人餐饮、住宿,收入10050元。”王光国指着手机里乡亲们报来的农家乐收入,笑得合不拢嘴。

        半个月时间就能获得过万元的收入,这是店子坪村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据王光国介绍,公路修通后,每年的4月至10月,不少城里人来到这里旅游。为此,传唱数代的山村民歌被排练成民族舞,特色旅游民宿村也成为村里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清明小长假,来自宜昌的游客张甜带着儿子在建始县游玩,她第一次来店子坪村就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我很早就听说过建始县附近风景秀丽,但由于交通不便,一直没有来过。这次玩得很开心,儿子都不想走了。”张甜表示,如今路修好了,从宜昌到建始县开车不到3小时,非常适合周末郊游。

        “由于游客增多,村里逐步把民居、民俗以及茶叶、葡萄等基地进行了资源整合,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带和体验带,让游客可以充分享受休闲时光。”建始县委书记向红林表示,恩施州被誉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但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旅游资源长时间得不到开发,正是因为“四好农村路”将全州景区串点成线,连成一片,恩施州各县的旅游产业才得到了飞速发展,村民脱贫致富“走上了快车道”。

        “此外,为方便游客观光,交通运输部门还专门硬化了通往每栋百年土家族吊脚楼的道路,现在还有公交车接送旅客往返这些特色村寨。”王光国说,道路通起来,景色美起来,旅游兴起来,村民的幸福生活也就迎面而来了。

    脱贫攻坚样板村

        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同时,店子坪村也吸引了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37岁的王健华3年前结束了在深圳的打工生活,回到村里一边承包“村村通”的公交车业务,一边包了几亩地,种起了猕猴桃。“我之前在外打工的收入大概是3万元一年,现在通过开公交车和卖猕猴桃,收入能达到10万元,比打工强多了。”王健华说。

        说起自家的猕猴桃,王健华连连夸赞。他形容大山深处的水果是真正的“山珍”,没有环境污染,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有了路,水果不仅能便捷地卖出去,还能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有销路,还能卖个好价钱。

        如今,这个武陵山区最偏远、最贫穷的山村,通过交通的带动,已经“逆袭”成为湖北省脱贫攻坚的样板村。“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高标准优质猕猴桃示范园450亩,发展银杏等种植基地850余亩。绿色无公害的猕猴桃能卖10元一斤。”店子坪村副主任刘英说,此外,高山云雾茶、桃子、李子、草莓等基地也已经建成。

        据统计,2018年有近两万人到店子坪村学习、旅游,各种农副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全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000元增长到2018年的8800元,于2017年年底实现脱贫。

        “未来,农村公路修到哪里,我们的特色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绝不让重重峰岭阻挡山里人致富的脚步。”王光国说。

        (本报记者 訾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