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教育部开展了“千万学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主题活动。形式丰富、参与广泛的各类主题活动,让参加活动的学生们获得了难忘的体验。
增强信息时代安全意识
在信息时代,网络黑产威胁着公民信息安全,腐蚀着校园安全生态,如何守护信息隐私?在中央财经大学,该校学生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一道参加腾讯安全课进校园活动,学习网络安全的最新知识。
一条身份证信息可以卖10~40元,高学历信息可以卖20~60元,购票信息50~200元,酒店入住信息150~500元,去年某特大信息泄露案件涉及个人信息50亿条……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蒋海峰透露的数据让台下的同学们一片哗然。
在这场《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演讲中,蒋海峰介绍,信息买卖存在庞大的地下市场。大学生是网络活跃的群体,也是信息收集的对象。信息既可能被贩卖用于商业目的,也可能被境外机构购买,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张子宁很受触动:“平时下app,办打折卡,图方便、图便宜,很容易就填写个人信息,今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社交平台不轻信陌生人、不乱发朋友圈、不乱给验证码、不点击不明链接。”微信安全风控中心总监李海浩给大学生们提出了建议。
“今天的腾讯安全课为增强同学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上了重要一课。”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余先亭表示,国家安全是每个学生身边的事,各级教育部门要挖掘利用好各类国家安全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情境教育增加感性认识
因个人诉求未被满足,某人在学校艺术楼放火后持刀逃跑。保卫处紧急组织疏散,并封锁现场控制该人。这是北京工业大学应急紧急处演练的一幕,在演练中,防范预案的实行,网枪、叉盾等反恐器材集中应用,让参加演练的师生对安全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地区“校地警”联盟第三届安全文化节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反恐大型装备车辆、排爆机器人、枪支器械、警犬互动吸引了周边各校师生前来参观。在消防活动现场,烟热逃生屋、灭火体验屋让学生对灾难有了切身的体验,对安全防范更加入心。
北京市委教工委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市各高校创新形式,除了传统的讲座、展览外,还通过与政法委、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为学生创设了涉及国家、社会安全相关内容的情境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走出校园,面向社会
据教育部思政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历年学校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基础上,今年教育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首次走出校园。不再局限于校园内,而是放眼社区,从社会总体层面上扩大教育范围,深化教育成果。
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两场学员现场教育活动风格迥异却同样春风化雨。在开放教育学院江干区公安辅警学历提升班,200名学员观看了国家安全教育专题片《总体安全 固本宁邦》。随后,教工党支部、思政教研部部分党员老师与学员们进行了学习研讨。大家围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谈学习、谈认识、谈做法。
在老年班,书法教室墨香四溢,学员们正在参加一场独特的“书写国安——国安教育专题书法课”。教室两侧挂满了学员的书法作品,“国安民泰”“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利益”……书法内容,或是关于国家安全的金句或是学员想对祖国说的话。“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别看我们年纪大了,一样可以做国家安全教育的‘家庭大使’。”学员刘小红说要把今天的作品带回家,向子女和孙辈展示课堂成果,宣讲国家安全的有关知识。
在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的学子选择公交车作为宣讲国家安全教育的场所。这次“同路人”公交车巡讲团将从四月中旬一直持续到月底。志愿者将与市民同乘公交车,配合制作的主题展板进行演讲;在公交首末站,志愿者准备了“快板书”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及相关法律法规;而在公交站台上,志愿者向候车市民免费赠送宣传书签并做交流宣讲。
为了能将最好的效果展示给市民,来自矿物加工工程2016级4班的志愿者韩宇从三月份就开始做各种准备。他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为祖国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自豪的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我们还要同时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当代大学生更应居安思危,利用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投身国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技能和本领。”
(本报北京4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刘博超 本报通讯员 张吉先 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