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6日 星期二

    创新思政课要强化针对性

    作者:冯宝忠 杨峰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6日 15版)

    光明图片

        【知与行】  

     

        高校思政课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创新发展思政课教学,就是要改变单一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让思政课鲜活起来,抓住广大学生的注意力,走进学生的心里,不仅让他们愿意学,学得进去,而且愿意将之践行在生活中,贯穿于未来的人生里。

     

    立足国家需要,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要了解面对的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国家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明确了这两个问题,思政课如何创新答案自明。就高校思政课而言,高校承担着新时代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处在为国培养人才的供给端。今天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未来会在中国的四面八方,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才智,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更会通过实现个人价值从而达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贡献、发挥作用是有前提的,在岗位上会怎样做、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决定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三观”最佳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在大学里。这段时期,他们接触怎样的“三观”输入,决定了他会树立怎样的“三观”。

     

        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三观”的最好载体。这个载体的供给内容输出绝不仅仅是几门课、几个学分这样简单。这个载体输出的内容其实是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过程中需要的养分。“三观”宛如一棵正待生长的树苗,养分丰厚,树苗茁壮成长,便能够经受住风吹雨打。会面向阳光,绿意盎然;养分贫瘠,则树苗生长缓慢、弱小,必然缺乏迎接风雨的力量,甚至很有可能在风雨中枯萎、死去。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守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追求。

     

        国家的需要就是大学培养的目标。思政课首先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无论学生多有才华,也必然无法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甚至可能会走歪路。其次,思政课要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这决定了思政课不能仅仅单一的说教,而要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课后练习中全程贯穿创新思维,把思政课从学生个体放置到全班、全校,乃至社会的大环境里,让思政课更好发挥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创新教学手段方法,实现真正入脑入心

     

        思政课创新需要从改变教学理念、手段、方法着手。目前的大学在读学生都是90后及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维敏锐,接触信息渠道庞杂,但他们毕竟涉世不深,很容易被错误的观点左右,甚至容易意气用事。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政课的任务更加艰巨。

     

        当前正是思政课创新的最好契机。我们要在课程设计上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告别过去的照理论讲理论的模式,而要通过讲故事而让学生明道理,通过明道理而达到愿认同。

     

        讲故事也是有讲究的。课程理论再深刻,但缺乏好的教学手段,理论也难以被学生接受。所以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下功夫。要达到兴趣与思政课教学定位相符,教师学会与学生共情,站在他们的角度,用学生说的话来讲课。要努力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有意义的事讲成有意思的事。课上不仅可以教师讲,也可以让学生来辩,真理不辩不明。思政课堂上不仅可以学课本内容,也可以结合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带领学生打开视角、感同身受、精深剖析,引导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体会到思政课的巨大作用和魅力。

     

        创新思政课教学要更强化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生的专业不一样,需求也有差异,思政课作为公共课,教学一定要站在全体学生的角度,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艺术类学生才艺强,但文化基础相对弱一点,给他们授课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用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可以用音乐剧、微电影或绘画创作的形式切入,鼓励他们来创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潮”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入脑入心。

     

        思政课教育不是单纯说教,而是正人心的长期工程,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持久的努力耕耘。

     

        (作者:冯宝忠,系鞍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杨峰,系该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