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今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更大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0日 10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指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交出精彩答卷。

     

        据周晓飞介绍,我国简政减税降费力度大幅提升。2018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两个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推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产品种类由38类降至24类;2018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减少“五险一金”缴费2140亿元。

     

        同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务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提升了市场监管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另外,我国加强重点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实施“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以市场化方式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有力支持了民营经济发展。

     

    今年改革力度将会更大

     

        “今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更大,推出的措施也更有针对性。”邹加怡说,今年会聚焦几个重点领域:一是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的便利化改革;二是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三是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能够落实见效,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邹加怡表示,从去年世界银行评估情况看,我国在便利化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办理建筑许可耗时较长,办理涉企事项过程不够便利,环节多、程序复杂,导致企业办事花费的时间成本较高。针对这些短板,今年将在北京、上海试行取消规模小、风险小的建筑项目施工图审查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便利化改革措施。

     

        周晓飞表示,今年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抓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开办企业、注册商标、跨境贸易等事项的办理环节、时限和成本,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二是在40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三是及时梳理总结北京、上海等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鼓励更多地方对标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从2016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目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已经在全国基本建立。在甘霖看来,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审查不够全面、审查质量有待提高、监督不够严格等。对此,她表示,今后将重点在清理存量、严审增量、完善制度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国际通行的竞争中性原则,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在市场竞争当中保持中立,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甘霖说,要按照竞争中性原则的要求,部署清理现行的涉企政策中妨碍民营企业发展、违反内外资一致原则的规定;要围绕市场主体关注的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严格审查增量的政策文件,防止违背竞争中性原则。同时,进一步完善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和操作程序,弥补制度短板,更加有效地保障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

     

        另外,在信用监管方面,周晓飞表示,今后将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同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加快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利用大数据手段全面刻画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为信用监管筑牢基础。

     

        (本报记者 刘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