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武汉纺织大学:

    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刘戈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9日 08版)

        “听完钟老师的《完美着装》选修课,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季节搭配什么衣服,什么肤色适合选什么色调,感觉审美层次都高了不少!”今年三八妇女节,一条“纺大美女教授教你《完美着装》”的微信推送火爆朋友圈,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钟蔚的慕课《完美着装》受到网友力推。

     

        作为一所设计美丽服饰、引领时尚的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立足“崇真尚美”的校训,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类高校的资源优势,构建“服饰美”“行为美”“精神美”的新时代美育体系,打造“美在纺大”校园文化品牌,探索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办学之路。

     

    在课程中融入“美”

     

        鲜明的纺织服装特色和突出的艺术设计优势,为武汉纺织大学引领时尚艺术之美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走进纺大南湖校区的服装表演厅,一个大大的T台映入眼帘。这个T台上走出了多位全国服装设计及表演类冠军。新丝路模特大赛冠军、校友钟阳阳说:“路过武汉时,我总会回母校看看,在T台边坐坐,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每年四月底五月初的毕业时装周里,20余场服装秀、1000多套服装,吸引着众多师生和远近市民前来观看。从服装设计与制作到会场布置、妆容设计、舞台表达、现场演排等,全部由来自服装艺术设计、形象设计、服装表演等专业的毕业生完成,时装周既让校园里的“美”流动起来、时尚起来,同时也让武汉纺织大学“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结出了累累硕果。

     

        武汉纺织大学公共艺术专业的《美丽中国》课程,让学生通过染织设计纹样展现生态中国的美景。“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修养与艺术专业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常沛解释说。她的“中国品牌”项目团队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服装设计稿,在传统与时尚中展示中国服饰变迁,既尊重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又实现了育人的目标。

     

        “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让专业课程充分发挥价值引领、思想教育的功能,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搭建起‘课程美育’的体系架构。”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说。

     

        “汉派服饰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低谷和复兴四个阶段,就如同人生也有高潮和低谷,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纺织人的努力和奋斗。”在武汉纺织大学的《认识武汉》公选课上,服装学院副教授、“金顶奖”获得者刘勇为同学们生动讲解了汉派服饰的发展变化。“这堂课让我刷新了对武汉的认识,原来武汉还有这么多时尚元素!”前来听课的国际经贸专业的郭可佳对汉派服装的发展史印象深刻。

     

        武汉纺织大学重视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美育教育,依托纺织、服装、艺术学科专业优势,把美育融入通识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打造了真善美三大类通识课程,成为具有纺大特色的“美育”名片。

     

    在实践中创造“美”

     

        “这是一个长满摩天大楼的星球!”今年3月,一组用360°全景镜头拍摄的数百幅武汉街巷影像作品引发网友点赞。这是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摄影专业的学生“认识武汉——中德学生360°全景摄影”创新实践项目的作品。这部作品把摄影艺术、媒介技术与中国文化、思政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将美育融入实践教学之中。

     

        2018年12月,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主办的第二届艺术思政教学实践成果汇报展上,近300名学生以“文化自信中国梦”为主题创作了180余套艺术作品。“梦就像树叶,成长在这五彩斑斓的希望的眼前”,武汉纺织大学学生杭佳在她的设计作品《心中的梦》中,将中国梦比喻成了一个万花筒。“这次活动办得十分成功,真正将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等理念涵容于艺术实践之中。”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傅欣说。

     

        多彩的黄梅挑花,细腻的花瑶挑花,生动的苗族挑花,在摇曳的重绉真丝上更显灵动。汉绣、红安绣活、大冶刺绣等荆楚刺绣的经典图案,在真丝面料上光彩夺目……2018年6月,武汉纺织大学“非遗”设计团队参与设计的“挑绣之韵非遗服饰秀”惊艳北京恭王府。逐一登场的“非遗”服饰,将精湛的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完美结合,让现场观众叹为观止。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日常生活,才能把中国传统的工艺延续下去。从剪纸、布贴、挑花到刺绣,荆楚地区有完整的手工技艺体系,这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师刘重嵘在谈到学校对“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时这样表示。

     

    在文化中传承“美”

     

        春草初萌,春花初绽。走进武汉纺织大学,可以看到新落成的校名石、校训石、精神石、阳光校区环湖绿道……在高校林立的武汉,武汉纺织大学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美”。

     

        作为一所以“尚美”为名片的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处处洋溢着时尚之美。在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的服装馆中,收藏了400多件优秀学生作品,设立了纺织面料馆、影像资料馆、创客空间,同学们通过在线登录服装资料库就能直接获取服装藏品的视觉、触觉体验,这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创。

     

        2018年开馆的荆楚纺织非遗馆集中展现了荆楚地区23项省级以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馆以来接待了大批热爱传统文化的师生与市民参观。“展出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手工技艺,将艺术与文化结合,传统与时尚结合,让大家可以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体会非遗文化之美,感受传承文化的责任。”服装学院院长陶辉说。

     

        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韦一良认为:“学校立足特色学科优势,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形成了以美育美的优良传统浓厚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正是在“崇真尚美,美在纺大”文化氛围的浸润中,一批批优秀的团队和师生层出不穷。十年来,学校走出10多位全国模特及选美赛事冠军,培养了360多名设计大赛获奖设计师,被誉为“美丽梦工厂”。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刘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