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

    今年清明小长假,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12亿人次——

    走,出门踏青赏花去

    作者:本报记者 訾谦 鲁元珍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8日 10版)

        清明小长假,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清明假期期间,旅游市场秩序良好,全国交通运输安全平稳。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12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收入478.9亿元,同比增长13.7%。4月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23.2万人次,创清明假期铁路运输历史新高。

    周边短途游受青睐

        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近万株牡丹竞相开放。刚劲的石刻艺术与柔美的洛阳牡丹相互映衬,引得洛阳及周边城市的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在江西南昌,“花美景美离家近”的短途赏花游受到众多游客青睐。梅岭狮子峰、凤凰沟樱花、篁岭油菜花,市郊及周边的各种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踏青游玩。“出门没几步,处处有花香。这些年生态环境改善了,美丽的景色就在我们身边。”南昌市民张女士说。

        天气转暖,万物复苏。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完善,今年清明假期期间,自驾游成为人们出行选择的主流。其中,近距离的踏青类旅游线路备受游客的关注,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周边短途游占比超过60%。

        网络大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出游的游客群体仍以亲子、家庭为主,约占41.6%;临近毕业季,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成为出游的另一支主力军,占比约23.4%。从热门目的地来看,上海、无锡、广州、珠海、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人气最高。

    铁路运输创新高

        陕西汉中百万亩油菜花正在盛放,东北也迎来了全年最为火爆的赏花季……清明假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4100万人次,同比增加约300万人次。其中,4月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23.2万人次,创清明假期铁路运输历史新高。

        得益于高铁网的便利,如今高铁已成为铁路出行的主力军,全国区域范围内“高铁休闲圈”正在形成。“由于旅游需求的增加,铁路部门还为多个景区沿线增开了多列旅客列车。”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满足清明假期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努力挖掘车辆潜力,千方百计提高动车组和客车车辆上线率。清明假期期间,全国铁路共加开旅客列车1795列,运输能力安排为历年之最。

        在公路方面,全国公路网交通量整体呈现“稳步增长、高位运行、合理分布”的总体特征,据初步统计,清明假期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出口)总交通流量达14358万辆次,同比增长9.6%;在民航方面,清明假期全国共保障航班4.7万班,同比增长5.9%;运送旅客475万人次,同比增长4.9%。

        “据民航局监测数据显示,由于清明假期较短,多数旅客以城市周边游为主,所以各大城市的出港航班客座率整体保持平稳,各机场平均出港航班客座率均未超过90%,机票保障总体充足。”中国民航局工作人员侯奕男说。

    民俗文化游成热点

        在踏青赏花之外,纷繁多样的文化旅游大餐也成为了今年清明假期的一大亮点。

        4月6日上午,家住重庆市渝中区的谢先生带着儿子去参观了重庆北碚自然博物馆。“我们早上来得早,博物馆的停车场还有车位,下午3点出馆的时候,停车场没有一个空位了。”谢先生说。

        据驴妈妈旅游网4月7日发布的《2019年清明出游消费报告》显示,清明假期期间,以博物馆、文化遗产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走热,文化类景区预订量整体同比增长2成。其中,博物馆同比增长17.8%,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杜甫草堂博物馆、故宫、上海自然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最受欢迎;文化遗产及小镇游同比增长23.4%,云水谣景区、连南千年瑶寨、云南民族村、周庄古镇和东平水浒影视城吸引打卡最多;民俗风情类景区同比增长19.6%,杭州宋城景区、乌镇、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是该类景区领头羊。

        “清明节是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内涵日益受到重视,在不远的未来,‘旅游+文化’的产业融合将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驴妈妈品牌发展部负责人李秋妍表示。

        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立春后的首个出游高峰,许多游客一直以来都将清明假期当作是放松身心、外出踏青赏花的不二之选。同时,随着文旅融合的新旅游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将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参与到民俗文化游中来。

        (本报记者 訾谦 鲁元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