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4日 星期四

    宁波姑娘助千位烈属寻亲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续大治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4日 10版)

        “您好,您外公的安葬地点找到了,在朝鲜平壤江东郡烈士陵园内……”当家住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的尚飞接到电话的时候,忍不住落泪了。“整整69年的期盼,终于圆梦了”,尚飞说,这个清明,她就和家人一起前往朝鲜祭奠外公冯士杰烈士。

        帮助她圆梦的,是来自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孙嘉仪。从接到求助信息,到顺利找到烈士下落,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这次这么快为尚女士找到外公,是因为冯士杰烈士的资料就在我的信息库里。”孙嘉仪同样高兴地说。

        2009年,这位24岁的宁波姑娘偶然地加入了关爱老兵的公益组织;7年前,她又开始走上帮助烈士和家人团圆的公益之旅;2017年清明节前,她在网络上发起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和小伙伴们通过网络互动,至今已帮助近千位烈士魂回故里。

    关爱老兵,开启一颗公益心

        曾经的孙嘉仪跟大部分同龄女孩一样,日常是在公司上班,业余时间逛街、购物、泡吧。

        2009年年初,在一次偶然跟随朋友参加服务老兵的志愿活动后,热情开朗的她忽然发现生活可以更有意义。孙嘉仪经常与志愿者们一起,在周末和节假日走村入户开展公益帮扶。很快,这些老兵唤醒了孙嘉仪对自己太姥爷的回忆。

        寻找太姥爷下落的过程中,孙嘉仪到过不少烈士陵园。那些风中矗立的墓碑引起了她的注意:“都是没有亲人祭拜的。他们在异乡飘荡,可他们的家人一定同样在思念,在像我一样,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苦苦地找寻着。”

        2012年开始,孙嘉仪做起了有心人。她找到的第一个烈士叫王心恒。“那是一个在贵州工作的人。他在当地一家纪念馆里找到了一段关于他的二爷爷王心恒的介绍,说王心恒牺牲在宁波。但他在贵州工作,就算来了宁波也不知道怎么找,希望我能帮他找到墓地。”孙嘉仪利用周末的时间把宁波的烈士陵园几乎走了个遍,终于看到了王心恒的名字。她当即给那个烈属打了电话:“当时我激动得手都是抖的,他牺牲几十年了啊,被我找到了。”

        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每走过一个烈士陵园,她要看看烈士名单;遇上有寻亲心愿的烈属,她会主动添加对方的联系方式。就连度蜜月,她也选择和丈夫前往云南,只为目睹当年中国远征军松山战役的遗迹。2012年秋天,孙嘉仪专门前往南京航空烈士公墓,手抄了一份浙江籍烈士的名单。为了能更好地了解烈士们的身份信息,孙嘉仪开始搜集各种史料,参加、组建各种烈属寻亲的公益QQ群。

    借助网络,为更多烈属寻亲

        2016年年底,孙嘉仪在帮助烈属寻亲的QQ群里,认识了一位名叫黄军平的陕西人。黄军平的二伯黄建国在朝鲜牺牲。2016年8月,黄军平前往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在刻着10084名烈士的英名墙上,黄军平虽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却拍下了一段长达5分钟的视频,将名单带回国内。

        回国后,黄军平将视频一帧一帧地截屏,记录下每一位烈士的名字。孙嘉仪对黄军平的名单进行了重新整理,在专业软件里按照烈士户籍所在地进行分类,并详细备注了部队番号、所葬墓地等详细信息。回忆起那段时间,孙嘉仪说,自己是一家公司的普通文员,整理烈士信息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几年来的周末,除了前往烈士陵园基本都在家整理资料,几乎没去过其他地方。

        仅凭一己之力,孙嘉仪帮助烈属寻找到亲人的数量并不太多,于是她想到借助网络的力量。2017年清明节前,她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我为烈士来寻亲”的话题,按照不同的省份截取部分名单进行发布。如今,这个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400万人次。

        在纷繁的回应中,孙嘉仪最关注的,就是烈属找到亲人的消息。每每有来自全国各地不相识的人@她或者发私信给她,说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说代替自己的爷爷奶奶感谢她时,孙嘉仪会开心得睡不着觉。碰上烈属刚好在宁波周边的城市,孙嘉仪还会亲自跑一趟,将搜集到的信息面对面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亲人打过什么样的仗,立过什么样的功,所属的是什么样的部队。

        去年清明,她专门奔赴朝鲜,将祖国的春泥带到了志愿军烈士陵园,并将融合了烈士骨血的陵园泥土带回祖国。

    温暖烈属的义举,感染了更多人

        这些年来,孙嘉仪在圈内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慕名寻找她的烈属和希望帮助她的热心人越来越多。为此,孙嘉仪专门建立了拥有40余人的网络公益组织,大家上网联络、沟通,一起从事烈士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团队的帮助下,有上千位烈属找到了亲人的下落。

        这支团队的小伙伴来自全国各地,职业各种各样,但大都是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18岁的网友“海沫”是年纪最小的志愿者,来自山东潍坊,作为老兵后代自告奋勇为家乡烈士寻亲;90后小伙车英赫在国内开了一家旅行社,听闻孙嘉仪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从2017年开始在朝鲜的旅游项目中加入参观烈士陵园的新线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瞻仰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烈士。

        如今,孙嘉仪不仅走访了国内近30处烈士陵园和战场遗迹,还曾赴朝鲜和韩国等地搜集一手资料。有了女儿以后,她更是经常带着孩子去烈士陵园祭奠先烈。说到今后的打算,孙嘉仪最希望的就是能邀请到精通计算机的志愿者,将现有烈士信息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和陵园位置结合起来通过App发布,方便烈属查找信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重逢的温暖和喜悦。

        (本报记者 曾毅 本报通讯员 续大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