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3日 星期三

    试论民间史料在改革开放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张学见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03日 11版)

        【治史心语】

        近年来,随着党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党史不仅要研究党、政、军活动,还要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王炳林、孙钦梅:《论中共党史研究的整体性原则》,《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年第3期)。也就是说党史研究不仅要站在执政党自身视角,来探讨其政策的酝酿、产生、发展和演变,还要立足于民众视角,来研究那些深受党的各项政策影响、与党的各项事业休戚相关的数以亿计的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史与命运变迁史。只有这样,一部有血有肉、有干有枝的“大党史”才能有效地构建起来,党史的真实性、生动性也才能得以彰显。基于此,本文拟从以下3个角度来谈谈民间史料在改革开放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民间史料能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对改革开放史而言,其本身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不同领域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创业史。诸如数以亿计的农民、农民工群体,为改革开放立下汗马功劳,在40年的改革开放事业中起到了独特作用,理应是改革开放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人对这些群体的大体了解,主要源于正式文献的叙述、媒体的报道,其主要聚焦于农民、农民工等群体对城市化、工业化的贡献等。这些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些群体的认知。但亦应指出的是,这些信息的采集和披露主要是采用“由外向内”“由上往下”看,可能会遗失、遮蔽相关历史信息。作为当事人的农民、农民工群体真实生存状态、心理诉求如何等等,外界对这些往往知之甚少、知之不详。从农民、农民工群体自身视角来观察、审视改革开放史自然是一个很好的角度,而类似这样的视角转变应该还可以不断探索发掘。

        史学研究视角的转变,当然不是源于研究者主观想象,而是新的资料驱动。如侯永禄所著的《农民日记》《农民家书》《农民笔记》,吕国光主编的《农民工口述史》等类似的民间史料,同这一时期相关文献一起,成为构建“三农”叙事的重要史料来源。而依据这些民间资料,立足民间,可以倾听和感受农民、农民工等民众在改革开放中的生存际遇、情感诉求。由此,农民、农民工等群体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历史名词,而是一群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群体。随着诸如此类的民间史料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史研究可以不断拓展既往的研究路径,变为“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双重互动结合之视角。视角的转变和扩充,必然有助于我们看到改革开放更全面更生动的历史画面。

    二、民间史料能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史学研究价值之一,“就是通过对人类过去经历的认识,来帮助今天的人更好地认识自我,把握今天。在这个意义上说,史学不外是人类的一种自我认识。历史学家必须具备深切的人文关怀,才能很好地承当这一重任”(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97页)。那么历史学家的人文关怀从何而来呢?这不仅源于史学家崇高的“史德”、科学的研究理念的养成,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公众,能为时代留下反映其内心情感和个人命运的资料,以帮助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时代。否则,所谓的“人文关怀”,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扬帆起航以来,数亿民众参与其中,贡献其中。不少家书、回忆录等民间史料记录了民众对改革开放的观察、体验和感受等,而这些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注入人文关怀提供了直接的史料来源。张静如先生曾言:“加强民众史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党的历史,也会让普通大众产生一种共鸣感”(张静如:《再论党史研究要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5期)。这就是说关怀民众、亲近民众,可以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只有更加重视、更好运用这些民间史料,改革开放史才能更好地以人文情怀、以温暖笔调,去书写民众、理解民众,给民众应有的“同情之理解”。这种人文关怀既有助于全面构建改革开放史立体图景,也让改革开放史变得真实而有温度,生动而丰满。

    三、民间史料有助于拓展深化改革开放具体历程与细节的考察

        古今中外,任何一项政策、制度,无论其设计者、决策者考虑多么周全,在见诸实践后,总要与特定历史时空下的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碰撞、磨合,这往往导致文献表达与客观现实可能存在统一与疏离的双重面相。而改革开放是一场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改革,范围广、力度大、影响深,其具体过程、演进逻辑十分复杂。因此,我们对改革开放史的考察不仅要重正式文献表达,也要重其实际运行状态。只有如此,才能使改革开放史研究更加深入全面,更好地再现这段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发展历程。

        就改革开放史具体研究而言,不仅要参阅正式文献之表达,还要“回到”社会运行的真实现场,“走进”民众,考察各项事业、各个领域的实际运行状态。春江水暖鸭先知,由于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制度等最终要传达至民众,民众是各项官方文献的感知者、实践者,这就意味着评估任何一项官方政策、制度的实际运行状态、效果,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从普通民众感受和察觉中获取。这就意味着我们从事改革开放史研究,固然需要熟悉正式文件,同时还需要考察这些文件的具体实践情形,特别是在基层、在民间的具体运行样态。近年来不少民间的个人自述、口述资料记录了民众的个人生命史,记载了改革开放不少相关政策、制度在基层、在民间的具体运作状态,而这些有助于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真实运作的复杂情形,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丰富鲜活历程也由此得到更好的彰显。

        (作者:张学见,系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