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日前在华盛顿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4月起中国债券将被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这是继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后,中国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席睿德说,人民币“入篮”已推动更多外国中央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增持人民币债券,“我们看到从2016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到现在,外国央行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大幅增长超过了100%”。
IMF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各经济体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达2027.9亿美元,占参与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成员外储资产的1.89%,创IMF自2016年10月报告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席睿德指出,随着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获得更多认可,世界上许多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汇率开始追随人民币汇率同步波动,有迹象显示国际货币体系正朝着美元、欧元、人民币为基础的“三极”架构发展,这意味着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会继续增加。
彭博公司今年初确认,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将从4月起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被完全纳入全球综合指数后,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这一指数内继以美元、欧元、日元计价之后的第四大货币债券。
席睿德认为,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将吸引外国投资者增加购买中国债券,推动海外资金流入中国市场,同时为全球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提供了机遇,但也需要国内外决策者和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的独特结构、投资机遇和发展未来。
席睿德指出,中国领导层非常重视金融改革和债券市场开放,中国政府已加快债券市场开放领域的改革,通过“债券通”等渠道为境外投资者到中国债券市场投资提供便利。他认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未来也与更广泛的改革议程紧密相连,包括加强公司治理、改革国有企业、完善货币和汇率政策框架、改善沟通策略等。
席睿德说,国内外投资者都是基于信息决策,政府与市场的沟通政策做得越好,越有利于减少市场波动,提高资产配置效率。他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更频繁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加强了与市场沟通,获得国际金融市场认可,也促进了中国债券市场发展。
席睿德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促进区域贸易、金融合作和基础设施融资的需求上升,中国债券市场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他说,许多企业已通过在中国在岸和离岸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为“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他预计这一趋势将继续发展。
在席睿德看来,过去40年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贸易和产品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的历程,而未来数十年将是中国金融体系更大程度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其中债券市场将发挥独特作用。他表示,鉴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也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3月初举行的一场中国债券市场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债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将惠及中国和全球经济,包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增长,促进全球资产多样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促进金融稳定等。
(新华社华盛顿3月31日电 记者高攀、熊茂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