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三周年暨2019年“澜湄周”招待会日前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缅甸国际合作部部长觉丁,宣传部副部长昂腊吞,交通通信部副部长觉苗,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副部长梭昂,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耶敏瑞,商务部副部长昂都,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澜湄合作成员国驻缅甸大使、使馆代表以及相关机构代表300余人出席。
澜湄合作因水结缘,是根据六国共同需求量身定制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是亚洲最为重要的跨国水系之一。2014年,在缅甸内比都举办的第17届东盟-中国峰会中,泰国讨论到为减少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与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有效合作。在此基础上,中国提出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探讨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2016年3月23日,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标志着澜湄合作进程全面启动。六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每年3月23日所在的一周确定为“澜湄周”。2018年1月10日,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成功举行。
在当天的招待会上,缅甸国际合作部长觉丁在启动仪式上对澜湄合作机制创建3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并赞扬中国通过澜湄合作机制给予缅甸等澜湄国家的支持与帮助。他说,澜湄合作一直以来致力于促进本地区发展,举办澜湄周活动可以帮助提升澜湄国家加强相互合作的意识。中国在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推进澜湄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等各领域的合作,支持六国积极开展合作项目。缅方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下的项目总数将达到29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缅甸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缅方对中方提供的慷慨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此外,中方还宣布向澜湄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在澜湄国家优先使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将为澜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澜湄合作正式启动的三年来,各成员国在“3+5合作框架”下,坚持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协调发展,优先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水资源管理、农业和减贫领域以及文化旅游等领域实施了260多个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澜湄合作已成为本地区最具行动力、最富成效的合作机制,为促进各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地区发展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澜湄合作进程中,缅甸一直积极参与澜湄合作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缅方首批10个项目顺利实施。今年年初,中缅签署了缅方第二批19个项目合作协议,涵盖农村发展与减贫、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广泛领域。三年来,缅甸社会各界澜湄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各部门参与、全方位推进”的合作局面正不断形成,给缅甸各领域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给缅甸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正如觉丁在此次活动中致辞所谈到的,希望缅相关部门提出更多项目合作建议,更加积极地参与澜湄合作。同时强调缅方将与澜湄大家庭其他成员一道,在澜湄精神和原则的指引下,继续积极参与澜湄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
作为澜湄合作的倡导者,中国一直致力于积极推进澜湄合作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加强同湄公河五国的合作。2018年,中国同湄公河五国贸易额达2615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30%以上;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达322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近60%;中国同湄公河五国人员往来超过4500万人次。每周往来航班达2614个,约为三年前的三倍。在未来的合作中,中方将继续同湄公河国家共同努力,规划好、设计好、落实好相关合作项目,推动澜湄合作更好地服务各国发展需求,让澜湄合作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仰光3月31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鹿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