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当前,营造崇尚劳动、鼓励创新、终身学习、精益求精的社会氛围,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路径。对此,需要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竞争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人力资本服务也已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我国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新动能迅速集聚。例如,2017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营业收入为12万亿美元,其中9.8万亿美元来自移动应用及其带来的流量收入。当前,我国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于一身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精通大数据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处于紧缺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据相关研究,201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6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20亿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设备等领域仍存在差距,本国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较为稀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人才。为此,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把人才培养的重心前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开放性体验式教学,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互动,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综合集成服务能力。要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与大学校长、科研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间实现有效协同的方法和路径,构建涵盖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联盟,探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大力培育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数字人才,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业务素养,帮助其发展“一技之长”,成为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
优化人才使用机制。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期,需要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设立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置业兴业,创造拴心留人的氛围与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为实现人尽其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用人单位要发现和使用更多有能力的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不断激活人才红利,真正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为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逐步形成新时代人才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格局。同时,鼓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协同建立各类专业人才研究机构,逐步建立与完善购买咨询服务机制,促进我国人才的规模、质量、结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协调。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18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96.3(200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6.8%。当前,建议从人才开发的角度设立突出市场导向、同市场无缝对接、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高素质企业家、工匠、劳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推进构建以能力为导向、与人才强企战略相适应的能力薪酬体系建设,增强我国各类企业的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力争在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探索上有所突破。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激励奖惩、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等保障性机制,实施一系列重大人才专项工程,着力构建人才供给体系和人才创新特区,为在校大学生、初创人才、海归人才、高端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覆盖人才成长链条的政策激励体系。
强化人才竞争机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需要抓住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围绕产业链调整学科布局、优化课程体系,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和竞争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当前,要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积极推进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班组,营造鼓励创新和激励人才的环境氛围。同时,加强劳动关系管控机制建设,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促进现有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新工科”,对接新兴产业,让人才引擎释放创新创业创造的澎湃动力。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发展新趋势的创新价值链,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丰富而雄厚的人才支撑。
(作者:张志元,系东北大学副教授,东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