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邮事》(非虚构小说)
载《北京文学》2019年第3期
以一位作家数十年来与邮局打交道的“邮事”为线索——远方的家信,投稿、退稿的经历,稿费单带来的惊喜与电子时代到来后种种冲击——小小“邮事”,串起了个人的生活、写作经历,更是对整个时代大变迁的观察与记录。“疾速发展的社会,一日千里的生活,带给我们亢奋鼓舞,也带来某些旧的失落与新的课题,生活与人,文化与风气,时时在前进中,时时在变革中,体味与表现这种变化,是文学的源泉。”王蒙在“创作谈”中如是说。作品妙语连珠,幽默诙谐,汪洋恣肆的语言,精准到位的描述,情与境、感受与现实的通感式融汇,再次让人折服于王蒙式叙事魅力,禁不住会心而笑。而作品冠以“非虚构小说”,也体现了作家对于小说文体的敏感与探索:“用明明以虚构故事人物情节为特点与长项的小说精神、小说结构写实有过存在过的人与事,情与景,时与地。”
赵德发《经山海》(长篇小说)
载《人民文学》2019年第3期
卷首语如是说: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热切盼望着具有新时代情境气象、新时代精神气韵、新时代人物气质的现实题材力作的不断涌现。这是一条必须实实在在进入新时代内部细部、有无穷发现并有无尽感触才可能摸索出来的创作之路;这是一条必须真真切切理解新时代广度深度,有天地格局并有天下情怀才可能行走出来的创作之路。本期发表的长篇小说《经山海》,或可给这一期许中的大路留下较为明显的足迹。
小说中,渔民出海归来能够远远望见家园的那座小山,名为“挂心橛”,对立志要造福一方的乡镇基层干部吴小蒿来说,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就是她的“挂心橛”。这是一部“挂心”的作品,人民的念想在一桩桩一件件的具体事务中始终处于中心地带,也使主人公秉持忠诚担当的信念和勇气、怀素抱朴的体恤和行动,找得到在现实中开拓成长的坚实依托。于是,才有如此丰富的经风雨的历练和如此走心的经山海的故事。
衣向东《子弹》(中篇小说)
载《解放军文艺》2019年第3期
小说利用偶然性和神秘性,制造冲突和悬疑,在完成人物塑造的同时,实现了对读者的有效吸引。小说叙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纨绔子弟精神蜕变的过程。而促成这种蜕变的,则是那些坚定的信仰者、机智的理想者、坚忍不拔的承担者和奋不顾身的牺牲者。
作者言称,这个小说的大部分故事和细节都是真实的。胶东八路军兵工厂在山东栖霞七八年间,曾于牙山脚下制造出平射炮,被时任胶东八路军司令员许世友命名为“牙山炮”,在中国军工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丰富的史料和一些兵工厂老人的回忆文章,提供了写作的历史依据,小说中白玉山的故事,则来自一位名叫姜桂芝的老人,人物原型就是她称为“纨绔子弟”的父亲。基于这些事实,作者在写法上,没有探寻心理层面的幽冥,没有更多地罗织细节,增添附丽,而是快速推进事件的发展,并在历史纵深里得到了故事和逻辑的完整与合理。
王昆《六号哨位》(非虚构)
载《十月》2019年第2期
作品围绕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之一、一级战斗英雄韦昌进展开。作为一名军旅履历丰富的年轻作家,作者凭借丰富的经验、扎实的采访和简洁有力的讲述,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了三十多年前激烈的边境战争,为读者带来了一种久违而独特的感受。
马笑泉《水师的秘密》(短篇小说)
载《当代》2019年第2期
从一碗清水开始,一个少年走进了吴爷爷的神秘世界,见识了用水和黄纸上的朱红色的古怪符号治病的神奇。满江的排筏堵得连岸接天,吴爷爷捶鼓做法,百千排工齐声呐喊,一江的排缓缓前行。这是一幅有浓烈地域和神秘文化气息的人像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