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行】
来到新疆阿克苏生态文明建设展示馆,一张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柯柯牙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一片荒芜的土地,风卷黄沙,铺天盖地。这里是阿克苏风沙的发源地,每年沙尘天气超过了100天。
再看近年来的照片,绿树成荫的良好生态环境,让沙尘漫天成为过去式,荒芜之地变成了“绿海”。守土有责的强烈使命感,让阿克苏恶劣的环境被彻底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柯柯牙绿化工程所体现的,正是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与保护。从“灾源”到“绿海”,工程不仅留下了一个“人走政不息”的执政范本,探索了一种荒漠绿化的新模式,更铸就了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
从阿克苏森林公园南门顺着小路向西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枝繁叶茂的白桦林,600多棵白桦树生机盎然。在白桦林一侧,杏树、桑树、苹果树、樱桃树、山楂树、桃树等各种果树连成一片。走过果树林,上千棵金叶榆挺立在湖边。在森林公园的北边,4个人工湖内栽种的荷花迎风招展。
阿克苏河生态园总面积1699亩,是阿克苏河流域百万亩生态工程的核心区。自启动这一工程以来,阿克苏河段下游1000多家小企业、小作坊进行了整顿搬迁。现在,阿克苏河生态园里种满了果树,河水变清了,人气更旺了。据阿克苏市阿克苏河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执行办公室副主任黄胜麟介绍:“阿克苏河生态园主要有桃树、杏树、山楂等,我们的规划目标是3年绿起来、5年美起来、8年富起来,打造一个休闲、观光、旅游、购物的综合体,为周边群众营造旅游休闲好去处。”
空台里克区域是阿克苏市风沙扬尘的主要源头之一。如今,这里的戈壁荒漠上绿树绿草生长繁茂。“自从栽上树以后,我们及时浇水、除草、打药,积极配合管护好树,确保树的成活率。”空台里克区域护林员刘富刚说,由于资金、技术到位,树苗种下去成活率达到95%。
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2015年9月,阿克苏地委决定弘扬“柯柯牙精神”,实施《阿克苏地区生态林工程建设规划》,启动阿克苏河、渭干河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南疆重要的生态治理先行区、特色产业优势区,打造南疆乃至新疆重要的生态涵养示范区。这一以自然生态保护、人工造林与防护修复、林果产业发展与革新、生态宜居、旅游休闲为主要任务,规划总面积233.79万亩、总投资31.31亿元、建设时间五年、涵盖八县一市的两河流域治理,不仅是继柯柯牙绿化工程之后又一改善阿克苏生态环境的创新之举,也是阿克苏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造福工程。
2016年,阿克苏河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在行动,管护生态、防洪减灾、涵养水源、巡护路网,每一项功能都彰显着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17年,阿克苏河生态园项目成果初显,“生态观光、休闲购物、春季赏花、秋季采摘”的清晰定位,让阿克苏人民有了放松的好去处。多浪河湿地公园、阿瓦提县刀郎部落、乌什县沙棘园、新和县沙漠公园,诸多生态绿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见证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奇迹。
五年来,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阿克苏完成人工造林90万亩,退化林分修复27.54万亩,封育114.26万亩。30年翻天覆地,阿克苏地区国土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35%提高到8.8%,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2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2%;每年沙尘天气减少了61%,年降雨量由18.1毫米增长为超过100毫米。仅2017年,阿克苏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159天,优良率43.7%,较2016年上升11.2个百分点。阿克苏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大美阿克苏。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克苏市由此获封国家园林绿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感慨地说:“历经30余载薪火相传、接力奋战,我们在祖国版图的西北角、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亘古荒原上筑起了绿色长城,创造了戈壁变绿洲、荒漠变果园的生态奇迹。在党的领导下,在长期实践中,阿克苏生态治理工作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阿克苏人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知行合一,久久为功,让“绿水青山”生长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让“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阿克苏从山水画卷中走近每个人眼前;让富含生机与活力的绿色成为诠释阿克苏人“中国梦”的幸福底色;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美丽新疆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