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首钢京唐二期、北京金隅·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冶瑞木新材料、北京腾龙航空设备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结伴落户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
在这些京企的示范带动下,唐山承接京津产业项目越来越多。截至2018年年底,唐山已经累计实施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392项,完成投资1523.8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超过六成。
高质量的京津产业转移项目,为唐山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动能。和着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铿锵足音,“百年工业重镇”唐山华丽转身,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7%,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全省。
在产业转移中实现做大做强
沿唐曹高速驱车一路向南,紧挨着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就是首钢京唐公司。
曹妃甸港区终年不冻不淤,不需开挖航道即可建设30万吨至70万吨级大型泊位,是难得的天然钻石级港口。记者在首钢京唐公司现场看到,离产品车间不到200米处就是深水码头。由于临海靠港,每吨钢材仅物流费用就可以节省100元至150元;按照年产900万吨钢材计算,可以节省9亿至13.5亿元物流成本。
从北京石景山搬迁到渤海湾,换了新家的“新首钢”,并不只是简单的“换个地方生产”,而是另起炉灶——淘汰低端钢,生产高端钢。“告别了‘面条’加‘裤腰带’的旧产品,首钢产品正在变得高大上。”首钢京唐公司负责人说。
“面条”加“裤腰带”,说的是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的螺纹钢和盘条钢。如今,首钢的全部产品均为高档钢材。名牌汽车的车身、大品牌冰箱的外壳、西气东输的管道,都是这家公司的拳头产品。
在唐山,做大做强的并不只有“新首钢”。
“从北京迁到曹妃甸,我们没有选错!”北京城建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忠感慨道。作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这家公司在北京属于疏解对象,不过也因此获得了转型升级和扩大再生产的机遇。借助曹妃甸项目落地的契机,公司汽车制造业务重新梳理定位,从传统工程专用车转型为新能源物流车、房车等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产品。
在曹妃甸,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占地397亩,比搬迁前扩大了3倍。目前,占地154亩的一期工程已实现1万台的年产能,到2019年三期工程竣工后,将实现5万台的年产能。
“我们抓招商、上项目,并不是简单地让京籍企业搬进来,而是通过产业转移帮助企业腾笼换鸟,快速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唐山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与落户曹妃甸的企业一样,中华老字号同仁堂落户唐山农业大县玉田县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顺风顺水,并由此带动了王致和、红螺食品、甜水园白玉豆腐等13家北京中华老字号企业入驻;滦南大健康产业园获批“异地监管”政策,成为京冀两地“共建共管共享”的战略性、标志性示范平台。这些各具特色的“微中心”,与该市的示范区建设优势互补,推动唐山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据介绍,自2014年7月京冀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以来,该示范区已经累计实施与京津合作产业项目139个,总投资1936亿元,完成投资518亿元。作为承接京冿产业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平台,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两区共实施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73项,总投资409.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6.95亿元。
在协同合作中力求“共兴双赢”
2018年4月12日,装载着17个集装箱、共计34辆平行进口汽车的“鸭绿江”轮,从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港片区出发,运抵唐山港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码头。这标志着天津港与曹妃甸港之间的首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投入运营,实现了天津自贸区功能向河北港口延伸拓展的重大突破。截至目前,两港之间共运营37个航次。
新航线开通后,不但提升了天津口岸通关效率,也在津冀港口之间形成了“境内关外”的互联互通。“平行进口汽车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就能落实清关,物流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真是太方便了。”一位货主高兴地告诉记者。
受益于外贸航线的增多,曹妃甸港区天然良港的优势得以彰显。去年港区货物吞吐量达3.6亿吨,同比增长17.4%;集装箱吞吐量60万标箱,同比增长14.7%。在曹妃甸港区的推动下,唐山港去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37亿吨,跃升至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唐山与北京、天津的合作越来越深入,“共兴双赢”的生动故事越来越多。
2016年,北京金隅集团与唐山冀东水泥实现战略重组,被誉为京冿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年多来,金隅与冀东互信互利,水泥业务规模显著扩大,主营业务及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突显。冀东水泥发布的2018年业绩预增公告显示,2018年度,其预盈约为14.5亿至15.3亿元,同比大幅上涨。
合则双赢。在合作中受益良多的唐山,正在主动推动合作升级,着力建立“京津创造、唐山制造”的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唐山已与北京合作共建了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北京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唐山领航创业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等,2018年引进京津技术成果、科技项目和科技机构等35项。
地缘本相近,人缘更相亲。近年来,唐山与京津不但走亲戚式的互访越来越多,人才交流合作也越来越热。2018年,唐山引进京津专家达到108人;通过组织开展“京津冀专家唐山行”等柔性引智活动,148名海内外专家与唐山516家企事业单位对接交流。同时,积极发挥驻中关村引才引智工作站作用,成功引进北京专家31人。
在共享发展中开启“同城生活”
2018年12月28日7时30分,K5282次列车从铁路唐山站始发,经停唐曹铁路南堡北站、唐海南站后,9时05分稳稳地停靠在唐曹铁路曹妃甸东站1站台。这标志着唐曹铁路客运列车正式开通,结束了唐山中心城区到曹妃甸区“双城”之间、曹妃甸到北京和周边城市之间没有通达旅客列车的历史。
“一直盼着客运通呢,这回去北京办事儿就方便多了。”作为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建筑公司唐曹铁路负责人,高健对曹妃甸到北京的“囧途”感触颇深。客运通车前,他往来两地或开车,或乘坐火车绕道天津。“唐山到北京的高速公路遇到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就封闭了。唐曹铁路客运开通了,又快又安全”。
据了解,近年来唐山不断推进与京津实现交通一体化,以织密铁路和高速公路网为重点,加快打造京津唐半小时交通圈。去年,除了唐曹铁路通车运营外,唐廊高速建成,京秦高速二期通车。目前,京唐城际铁路、水曹铁路等项目正在提速建设,环渤海高铁曹妃甸-滨海新区段、津承城际唐山段也列入了工作日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利好的远不止交通一体化。
2018年底,首钢京唐公司职工卫炜的妹妹终于如愿在曹妃甸找到了工作。“2012年我从北京来到曹妃甸工作,随后父母也搬过来一起生活。留在北京工作的妹妹一直希望能够到曹妃甸来,这样即便赶上春节期间加班,一家人也能够团聚。”卫炜说。
帮他圆梦的是2017年11月成立的京冀(曹妃甸)人社服务中心。中心负责人郭峰介绍,除了社保业务,他们与北京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和北京市毕业生服务中心建立业务联系机制,将曹妃甸区企业纳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活动中。
“曹妃甸的用人企业也可通过北京市人社局官网京津冀岗位信息发布区和‘好工作’微信平台发布用人需求。”郭峰告诉记者,加上中心组织开展的其他专场招聘会,曹妃甸企业已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9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2018年8月以来,仅首钢京唐公司职工家属专场招聘会,就为近千名像卫炜妹妹一样随家人来到曹妃甸的首钢职工家属,提供了就业机会和选择。
适应“同城生活”需要,唐山与京津在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多点开花——
唐山累计签约与京津合作教育项目140余项,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曹妃甸职教城唐山实验中专正式开学,北京工美高级技工学校曹妃甸实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唐山在京津就医直接结算医院分别达到了666家和183家,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妇产医院曹妃甸分院已经正式挂牌开诊;
北京环卫集团已经承担了唐山市中心区环卫工作,在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区等中心城区,喷涂着“北京环卫”的保洁车辆格外醒目;
围绕打造“北京后花园”、京津冀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唐山推出了畅游海岛湿地等15条精品线路,实施了曹妃甸多玛乐园等20个旅游项目;曹妃甸区与北京市旅游委签订了《北京曹妃甸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个与北京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县区;
……
在对接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唐山产业正在“长高”“变壮”,城市正在变绿变美,百姓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舒适。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刘凤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