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认识、领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意义,首先要求我们就“美的历程”、人类对于美的认识,加以回顾和总结。
教育所面对的首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
审美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社会史不等于自然史,人类的发展不仅是自然进化的过程,更是在文明发展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历史。马克思还指出,“实践的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人与自然界里的动物不同——因为人有“本质力量”。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学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法国自然主义的区别,也深刻体现了马克思对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黑格尔思想的继承、扬弃与发展。德国古典哲学把“人的本质力量”理解为“精神的力量”,而按照中国哲学的说法,这就是“初心”,即毛泽东青年时代在读《伦理学原理》笔记中所谓“立此大心”。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中国人的特质、禀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前不久,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向全体代表讲过:‘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讲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学术与教育所面对的,首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必须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去理解教育与学术工作。“精神”不等于知识,教育也不等于智育。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三个领域:知识、意志与情感,即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或科学、伦理与审美。
康德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现代教育和学科体系划分的基础。例如,正是由于受到康德的启发,蔡元培曾经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并力图将美育纳入现代教育学科体制之中。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也正是康德的这种划分,无形中造成了知识、意志和情感的对立,而随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审美和情感领域日益与知识和道德领域疏离,随着现代学科体制藩篱的形成,在“审美无功利”和“艺术主体性”教条、“规范”的支配下,艺术和审美日益沦为一个追求个人感受和形式技巧的领域——正是通过回顾“美的历程”,我们才能认识到: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深思的变化,更是现代教育发展中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教育应追求理智、意志、情感的统一
实际上,审美领域与知识和道德领域从来就不是对立的,更是难以学科规范来硬性划分。作为严谨深厚的学者,鲁迅强调“文艺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而这就是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上,倡导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强调“文艺要为人生”,就是主张在审美领域中,必须反对那种割裂艺术和思想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肤浅、庸俗论调。鲁迅当年这些论述,对于反思今天我们的学科区隔,发展我们的文学艺术教育,都具有重要启示。
毛泽东认为,正是由于人的“精神活动”由理智、意志和情感几个方面构成,因此,教育所追求的应该是这几个方面的统一,而不是对立和割裂。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与理智的增强,并不意味着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比如为了职业的考虑使学生偏向法律与经济,而蔑视诗歌与艺术,为了智育而忽视体育、美育,这就是让学生去做违背和压制自己自由意志和情感的事情,而这种扭曲就是“异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是畸形的。
毛泽东还指出,“文化高低和才智大小这两件事情不是一致的东西”,因为有书本知识的人,未必有动手实践的能力,有理性知识的人,未必有热情、意志和信仰。因此,文明的进程不仅是提升劳动者“素质”、文化水平的过程,也是有文化的脑力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热情、信仰、觉悟与意志力的过程。知识并非知识者的特权,劳动也绝非劳动者的宿命,而出路就在于知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据此,他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新中国教育的方向。
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关乎广大青年学生“本质力量”的发挥和素质禀赋的养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有鲜明针对性的,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思想的偏差。他们往往以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上去了,甚至以为经济是“实的”,精神文明是“虚的”,要出政绩,就要抓“实的”,甚至还有人主张精神文明建设要为经济发展“让路”,从而放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泛滥,对社会风气的庸俗化不闻不问,乃至以为,精神文明建设,只要给钱、撒钱,就一定能上得去。
教育关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关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大脑具备诸般重要能力,如知性、感受、直觉、想象力、创造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是指这些能力的协调、平衡和全面发展,正是这些与理性互相补充的能力的协调发展,使我们成为全面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切实找到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在教书育人中,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针和本质特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的教育。
(作者;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执笔人:韩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