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7日 星期日

    西藏雅砻河谷的新春第一耕

    作者: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7日 04版)

        3月16日,在西藏山南市雅砻河谷,四里八乡的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迎来雪域高原传统的春耕开犁仪式。本报记者 尕玛多吉摄/光明图片

        本报拉萨3月16日电(记者尕玛多吉)16日,在西藏山南市雅砻河谷,马达声轰鸣、桑烟袅袅。四里八乡的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手捧哈达,开动一辆辆“东方红号”拖拉机,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迎来了雪域高原传统的春耕开犁仪式。

        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凯松村,20多台插上国旗、挂着哈达的“铁牛”在田间地头整装待发。35岁的索朗赤列穿着一新,早早地赶到仪式现场,他把拖拉机擦得干干净净,然后与村里其他春耕手们端坐在拖拉机上,逐一接受乡亲们敬献的哈达和青稞美酒。

        上午10时,20多台拖拉机齐声轰鸣,迎着春风开进田中,锃亮的铁犁划开肥沃的土地,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田还是那块田,但今天藏族农民早已告别了“二牛抬杠”、人工收割的传统耕作方式,机耕、机播、机收已经大面积运用推广。“东方红号”拖拉机,是索朗赤列的第三台“铁牛”。他73岁的老父亲扎西顿珠告诉记者,过去秋收季节,一家人要忙活一个多月,现在有了“铁牛”,10天左右就能完成收割。

        今年51岁的米玛旦增已经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3年前他组织成立了农民施工队,四处承包工程,年收入达10多万元。但是在开耕这样的日子,他总不忘与全村人一起庆祝。“我们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开耕仪式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咱们村举行这个开耕仪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凯松村村委会副主任多龙说。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多龙家历史上首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从此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过去主要以种青稞、小麦为主,一年到头亩产收入也就800来元,现在调整种植结构,去年主种玉米、青饲料,每亩地收入达3000多元。”

        除了科学种田和机械化率的提高,这块最古老的农田也搭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乃东区农牧局副局长边巴说,目前全区普遍实行“公司+村委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种什么、种多少”都由订单决定,农民收入有了保障。2018年,乃东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上万元。

        金色的阳光照在雅砻河谷,一辆辆开动的“铁牛”,在刚刚“苏醒”的土地上翻出一个个希望。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