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7日电(记者袁于飞)克隆猴、DNA纳米机器人、G值测量、新的古人类遗迹……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京发布“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成果代表了中国基础科学在2018年的重大成果,也是全球科学研究的亮点,多项成果在揭示生命奥秘、探索人类重大疾病新的治疗方法方面取得突破,获得中外科学家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据介绍,这十大进展由两院院士、973计划专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2600余名专家学者从30项候选科学进展中投票得出,分别是: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揭示抑郁发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研制出用于肿瘤治疗的智能型DNA纳米机器人、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离子的原子结构和幻数效应、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据了解,这些重大科学成果不少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和刘真研究团队经过五年攻关最终成功得到了两只健康存活的体细胞克隆猴。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是该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该技术将为非人灵长类基因编辑操作提供更为便利和精准的技术手段,使得非人灵长类可能成为可以广泛应用的动物模型,进而推动灵长类生殖发育、生物医学以及脑认知科学和脑疾病机理等研究的快速发展,被国外专家誉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真正精彩的里程碑”。
有的研究进展对人类攻克疾病有重大意义。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胡海岚研究组在抑郁症的神经环路研究中,发现大脑中反奖赏中心——外侧缰核中的神经元活动是抑郁情绪的来源。该研究为研发更多、更好的抗抑郁药物或干预技术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对最终战胜抑郁症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等期刊对该工作进行了新闻报道,称“这是一项惊人的发现”。
有的研究进展可能影响全球粮食生产。比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组与合作者的研究显示,水稻生长调节因子GRF4和生长抑制因子DELLA相互之间的反向平衡调节赋予了植物生长与碳-氮代谢之间的稳态共调节,这种对植物生长和代谢的协同调控是未来可持续农业和粮食安全的一种新的育种策略。《自然》杂志认为,该育种策略宣告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即将到来”。
据了解,“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