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8日 星期四

    风物长宜放眼量

    以历史眼光看待中美经贸磋商

    作者:李庆四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8日 15版)

        【特别关注】

        在日前于华盛顿结束的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中,双方团队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迈出了重要一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宣布,将推迟3月1日上调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计划。这是中美经过七轮艰巨经贸磋商之后有望达成互利共赢协议的明确信号,这是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向世界发出的妥善解决经贸摩擦的积极信号。

        越到最后阶段,谈判越关键,从原则性共识到实质性进展,从文本谈判到协议成形,中美经贸磋商越来越注重细节。过去一个月内,中美进行了三次高级别经贸磋商,无论是罕见的磋商频率,还是不断扩大的共识范围,都充分证明了中美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共识、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对磋商的重要引领作用。此前,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北京结束后,习近平主席会见美方代表团成员,从中美关系长远发展的高度,为双方后续磋商指明了方向,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特朗普总统也两次会晤中方代表团成员,体现出同样的重视程度。人们有理由对中美经贸磋商前景抱乐观态度。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政府发起的,现在其之所以改弦易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国内经济形势的逼迫。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仅没有像美国政府所宣称的那样缩小,反而不断扩大;美国振兴实体经济的计划难以如愿以偿,不仅哈雷摩托、通用汽车等本土企业要撤离美国,而且外来投资大大缩水,已有投资也遭遇挑战;美国股市汇市不断动荡,加剧特朗普总统与美联储的政策矛盾;更不用说大量的债务负担,随时可能出现崩盘危险。总之,目前美国经济贸易结构是冷战结束几十年来逐渐固化的结果,谁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彻底改变,只能面对现实一步一步来。美国政府如果解除对华技术限制、放开中资企业投资美国的限制等,则更能有力缓解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压力。

        从中国方面看,自2018年美国政府挑起经贸争端以来,中方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合作,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理客观现实,经过几轮耐心的磋商,终于使美方认识到贸易战必然两败俱伤,唯有回到协商合作的轨道上来才能解决问题。因为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是双方在各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内在结构作用下的产物,不是任何政治意志和意识形态可以随意决定和改变的。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尚未完全得到解决,但正如特斯拉选择在上海浦东建厂那样,更多美国企业仍在选择融入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今年1月美国对华投资额同比增长124.6%,就是胜于雄辩的事实。

        美方挑起的这场中美经贸摩擦已经深刻影响脆弱的全球经济。现今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彻底摆脱2008年由美国肇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早已显现“疲态”,世界几大经济预测机构普遍调低了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与贸易有关的领域普遍弥漫着不景气的情绪。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必将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打击和降低消费者的预期。作为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中美负有提振世界经济发展信心的巨大责任。目前,中美经贸摩擦已成为反映国际经贸发展和金融市场波动的晴雨表,国际舆论和投资者都以极大热情关注中美经贸磋商,已经很脆弱的世界经济能否顺利驱散下滑的阴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达成的协议。因此,中美双方应抓紧磋商积极势头,达成互利共赢的贸易协议。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理性客观看待中美经贸磋商的进程和结果,而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才能赢得未来的全局。应该看到,中美在一系列具体经贸问题上取得的磋商成果,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方向,有助于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美达成协议解决好经贸摩擦,可以给我们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还要把中美经贸摩擦放在大国竞争的大环境下看。中美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对中美关系中竞争一面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有足够清醒的认知。中美即便达成贸易协议,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双方之间的所有分歧与问题。因此,在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把做好自己的事情放在首位,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以开放催改革促发展,最终到达我们的目标。

        (作者:李庆四,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