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新时代·党的建设】
嘉 宾: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石仲泉 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周文彰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国喜
主持人:本报记者 罗旭
阅读提示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不加强修养和锤炼,党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丧失。
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无疑对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共产党人的“心学”,常修方能常新。本期特邀请三位党建名家对话,探讨如何引导党员干部修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筑牢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
1.在每一个党员身上深植坚强党性
主持人:为什么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
石仲泉: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有党派私利,两党轮流执政,是党派利益及其所代表的有复杂背景的利益集团激烈博弈的结果。从诞生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自己的私利,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所在。
如果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那么这个特殊材料,就是共产党人特有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高尚性。怎样永远保持这种先进性、纯洁性和高尚性的特质?必须不断进行党性教育,使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其特有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高尚性,永不腐败变质。
周文彰:谈党性教育,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党性。我们讲的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我们党的根本属性。党是由一个个党员构成的,党的根本属性是通过每一个党员来体现的。换言之,党的根本属性只有转化和体现在每一个党员身上,才是实实在在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个党员获得党性呢?这就需要开展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心学”被打上引号,是因为它借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学”这个概念。心学,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门派,其思想可追溯到孟子,由宋代的陆九渊自立门户,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集大成者则是明代大儒王阳明。所以,这派学说被称作“陆王心学”,其核心主张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修养的目的在于为善去恶,达到良知,并按照良知去行动。我们把党性教育称作共产党人的“心学”,既恰如其分,又意味深长。共产党人的“良知”就是党性,党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每一个党员身上深深地植下坚强的党性。
李国喜:共产党人的“心学”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度融合。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就是党的性质,党的性质体现在党员身上就是党员的党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对党员党性最集中的表达。讲不讲党性,党性强不强是衡量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对于共产党员而言,要达到党性要求的标准,就需要一生接受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党性锻炼。
石仲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自成立以来的奋斗史充分表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初心与民心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我认为,共产党人的“心学”内涵就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信念。据此,也可以说,共产党人的“心学”即是“不忘初心之学”。我们党所讲的共产党人“心学”,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重视正心修身的优秀传统,并赋予其鲜明的党性内涵及特征,就是要把不忘初心的根本要求落实好、践行好。
2.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
主持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的特殊必要性和迫切性体现在哪里?
石仲泉:中国共产党若要长期执政,必须不断对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对新加入进来的青年党员、年轻干部加强党性教育。此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异常艰巨的发展任务,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决定了继续引导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心学”,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李国喜: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方能筑牢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有利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只有通过自我革命,加强党的建设,练就过硬作风,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抵御住“四种危险”。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有利于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通过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性教育的作用就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带领着中华儿女凝聚起磅礴之力,在广阔的时代舞台上锐意进取,奋力前行,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祖国的辉煌业绩。
主持人: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加强干部党性教育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对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意味着什么?有何实践指导意义?
周文彰: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规划》规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为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体班次都要设置党性教育课程,1个月以上的班次要安排学员进行党性分析,确保党性教育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20%。
《规划》的颁布和施行使党性教育有了明确规范,特别是有了具体指标和考核举措,使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有章可循,对于把党性教育落细落实、保证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国喜:《规划》对加强干部党性教育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是新时代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冲锋号与动员令,也是认识论与方法论。
《规划》确立了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党性教育的政治方向,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以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政治原则”。
《规划》明确了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的主要目标。《规划》指出:“党性教育更加扎实,广大干部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觉悟、政德修养、品行作风进一步提高,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进一步牢固。”有了目标就可以对标找差距,增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保证有效性。
3.党性修养的效果要见之于日常工作和生活
主持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从严治党,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要过好哪几关?
李国喜: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要过好“五关”。第一关,把握坚定信仰这个灵魂,修好忠诚之心。忠诚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品格,也是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修好忠诚之心、培育忠诚之心,关键在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关,把握服务人民这个宗旨,修好为民之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要以为民之心践行党的宗旨,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以感恩之心服务人民群众,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切实担当起人民对党的期望。
第三关,把握自强奋斗这个主线,修好奋斗之心。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奋斗精神,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些重要论述,一次次奏响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的集结号。
第四关,把握带头实干这个要求,修好先锋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员领导干部须增强主动意识,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引导全体党员走在时代前列。
第五关,把握勤学善思这个要义,修好创新之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而且在战略上作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部署、重大举措。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周文彰:共产党人的“心学”,常修方能常新。党性教育既极其重要,也十分艰巨。艰巨就艰巨在党性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伟大斗争的艰巨性、思想意识的反复性,注定了一个党员过去有党性,不等于今天有党性;今天有党性,不等于明天有党性;此事此处有党性,不等于彼事彼处有党性。因此,在我看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最重要的一关,就是使我们的党性全天候、全方位地保持。全天候是时间要求,也就是自始至终;全方位是空间要求,也就是事事处处。
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党性要修炼到“扎根”和“坚强”的程度。扎根,才能毫不动摇;坚强,才能坚不可摧。第二,党性修养要有毫不松懈的韧劲。把党性修养作为贯穿终身的必修课、天天坚持的日课,做到自励、自警、自省,保持慎独、慎微、慎终。第三,党性修养的效果要见之于日常工作和生活。我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既要做到“知”,更要做到“行”。党性修养带来党员的纯洁,但党性修养的目的不仅仅是不犯错误,更重要的是为了践行党的宗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因此,党性修养的效果一定要表现为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实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