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国家航天局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这主要得益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得益于中国的植树计划和实施的一系列生态重大工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在26日开幕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第二次主席团会议上透露,作为主席国,中国率先制定了土地退化零增长国家目标,按时完成并提交了专项履约国别报告,并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框架下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
实践证明,中国在持之以恒建绿、增绿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自身生态的改善,更为全世界的绿化水平提升作出卓越贡献。
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
初春时节,细雨绵绵。贵阳长坡岭森林公园草木苍翠,空气怡人。82.96%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为贵阳市“生态博物馆”,清新的空气又让这里成为天然森林氧吧。
随着退耕还林、“两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治理、植被恢复费造林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贵州努力守住生态底线,全省森林面积不断扩大。2018年贵州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7%,绿色贵州建设持续发展,森林生态优势不断放大。
这样的趋势,印证着我国森林资源增长的轨迹。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达2.08亿公顷,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1.63%。
“我国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石漠化防治、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荒漠化趋势整体遏制、荒漠化面积持续缩减的良好态势。”张建龙说。
“近年来,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下,积极开拓生态建设事业,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1.66%,并完成了7000多万人的减贫任务,为世界荒漠化防治作出突出贡献。希望中国继续在全球推广防治荒漠化的经验和做法,携手共同完成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说。
生态惠民效益显著
今年春节,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脚下南溪花海景区人流如织,这里繁花似锦、溪水潺潺的景致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这一景区的负责人陈夏云,是一位返乡创业者。“2016年8月回到家乡大庙口镇后,我看好了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回乡后,陈夏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了马鞭草、郁金香、荷花等多种花卉。如今,南溪花海已成为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一年游客接待量超过100万人,周边一个个农家乐红红火火,村民们在家门口销售农特产品,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
“旅游开发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好处大,老百姓都跟着受益了。”大庙口镇新溪村8组组长唐承忠告诉记者。唐承忠介绍,因景区火爆,全组村民40多户300多人都参与其中,女的种花,男的修路,有条件的家庭开起了农家乐,走上了依靠旅游发家致富的道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不断加强森林小镇、森林公园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良好生活环境,通过产业发展让百姓得到实惠。
2018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7.33万亿元,同比增长2.88%;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增速达19.28%,全国森林旅游和康养超过16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5%,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近1.5万亿元。
“如今,我国成为林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林产业带动了社会就业和农民致富,山区农民纯收入的20%来自林业,重点地区占比超过50%。”张建龙说,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50多万名,带动1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生态护林员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老百姓在保护绿水青山中享受到实惠。
携手应对荒漠化挑战
携手应对荒漠化挑战、促进生态惠民利民,呼唤开放合作和共治共享。
为加强生态领域国际合作,近年来,我国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与63个国家签署了121个林业合作协议,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林业合作协调机制、大中亚地区林业合作机制,开展中美、中欧、中非等林业对口磋商,拓展了我国多双边合作路径。
林业对外开放的有效实践,拓展了我国经济对外发展空间,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全球荒漠化防治仍面临严峻挑战,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已导致全球超过25%的土地出现荒漠化与退化,干旱和沙尘暴灾害依然肆虐,全世界还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正在遭受荒漠化影响。荒漠化问题对全球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乃至国际和平与安全事业将继续构成严重挑战。”张建龙指出,这就需要各国坚持务实合作,就各自的发展方向与方式加强政策沟通,增进互信、共商治理、共享经验。
“中国将切实履行责任,落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决定,推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发展,完善‘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为推动建设更加美好宜居的地球不懈努力。”外交部参赞苟海波说。
张建龙表示,为促进国际合作,中国还积极促进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申请使用中国南南合作基金,计划投资约200万美元,在中亚和非洲的8个国家开展交通干线的风沙防治。最近,还启动了“一带一路”荒漠生态系统自然遗产保护专项研究,着手编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技术和需求清单,并计划在今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公布成果。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