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形成首都特色的扶贫协作模式

    ——北京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6日 03版)

        “北京援疆坚持首善标准,聚焦精准扶贫,为助力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增进民族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伟大赞歌!”

        “北京把对口支援西藏拉萨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和‘分内事’,用心用情用力,派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建设了一大批优质民生项目,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交往交融活动,西藏人民永远感恩铭记!”

        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真情话语,来自雪域高原、黄沙大漠,表达了边疆人民对首都无私支援帮扶的感恩之情。作为首都,北京全方位帮助对口支援地区脱贫攻坚,仅2018年,就安排财政资金65.1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928个,动员社会帮扶资金4.8亿元,助力受援地25个县“摘帽”,69万贫困人口脱贫。

    构建扶贫协作“四梁八柱”

        北京从领导体制、政策支撑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靶子,把扶贫协作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

        2018年,北京将“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将对外支援和经济合作职能的领导体系冠以“扶贫”的名称,突出“扶贫”职能。目前,北京已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体系,包括五级书记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统筹有力、上下联动、前后互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以资金项目和扶贫干部精准聚焦的投入体系;以六大中心平台建设为依托、多元主体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以提升脱贫攻坚能力为主的培训体系;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为基础、考核评估为约束的责任体系;还包括监督体系和宣传体系,全方位助力扶贫攻坚战。

        四大班子一把手先后赴内蒙古、河北、新疆、西藏、青海等8个省区调研对接,召开高层座谈会18次,签署扶贫协作协议,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研慰问。2018年,16个区与西藏、新疆、青海、河北、内蒙古等省区的89个县级地区签订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

    “一县一策”精准帮扶

        北京以首善标准精准施策,从资金、产业、干部人才、健康教育等方面帮扶,推动受援地脱贫攻坚。

        2018年至2020年,北京新增40亿元,率先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提升到县均4000万元。2018年,北京安排65.16亿元928个项目,投向县级以下、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饮水、住房改造、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等领域。同时,选派1739名优秀干部,到受援地开展扶贫协作,比2017年增加近一倍,实现了结对帮扶贫困县挂职干部的全覆盖。

        北京将精准扶贫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输血与造血并举,提升对口帮扶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北京向每个贫困旗县新增2至3名科级挂职干部,让援派干部深入扶贫一线。开展“一县一策”菜单式精准帮扶,推动11个领域精准扶贫专项工作。

        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2018年,北京推出“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引导首农、德青源、首旅集团等1500多家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签订产业扶贫合作协议200多个,金额超过1000亿元,带动受援地区产业升级。援建20多个产业园区,构建“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

    形成北京特点的扶贫协作模式

        北京以扶贫协作体系为抓手,积极整合教育、医疗、科技、市场等优势资源,形成具有北京特点的扶贫协作模式。

        推动近百所学校与受援地区结对帮扶,开展“内涵式”“融入式”跟岗培训,拉萨北京中学、北京实验中学等高考上线率达到100%;开展各类人才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3.4万人次,接收受援地区干部人才来京挂职2300多人次,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干部人才队伍。

        依托北京市属22家“三甲医院”援派专家骨干力量,通过“医院带科室”“专家带骨干”等组团式援建方式,打造一批在当地有影响的医疗服务品牌,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取得突破,新疆和田市、青海玉树州的医疗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启动“保险+健康扶贫”行动,受援地区8875名16岁以下贫困人口享受到公益大病医疗保险。

        发挥科技的牵引作用,推进拉萨、青海、南阳、丹江口、沈阳等中关村产业园建设,引导首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专家提供先进实用技术援助,累计输出科学养殖、“净菜车间”等152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生产效率。

        建立以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实体为依托、“线上+线下+社会动员”销售模式和16区县、百店专柜等市场主体为支撑的“1+3+N”消费扶贫模式。开设扶贫产品进京销售网点866个,销售特色产品134.86亿元,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建立北京扶贫支援智库,组织院士专家为受援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深化交流交往交融,开展“民族一家亲”系列活动,支持《藏地彩虹》等150多场演出,实施“百部优秀影视剧落千村进万家”工程,丰富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张景华 董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