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关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年来,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实际成效、下一步如何发展始终是民众关注的焦点。据光明网舆情中心统计,近一个月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话题讨论量7万余条,其中正面观点占比超过9成。网友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积极参与话题讨论。
网友普遍认为5年来疏解工作成效渐显,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网友“飞翔的鱼0419”称:“北京的地方就那么大,人的精力就那么多,这是一个类似的定值,如果要谋求高效率高水平的发展,那么首先就要把那些不是那么核心的东西从北京移出,而把核心的东西放进去。”网友“alicea611_”感叹:“近几年北京的疏解整治专项行动改善了环境、带来了便利,清晰呈现了城市宜居的路径,北京的蓝天更多了,道路也更便捷、畅通了。”网友“马驹lililili”直言,把一些高能耗产业疏解出去,“散乱污”企业得到有效治理,提高了北京发展的质量。
同时,疏解工作带动津冀两地的发展也获得网友肯定,期待三地在协同发展的带动下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网友“小飞的弓长”称:“疏解工作不仅让北京的‘大城市病’日益痊愈,也让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到天津、河北发展,雄安更是要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网友“Ting_987”表示,希望三地能在交通互达、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产业转移、环境保护、公共资源等方面实现更大程度的融合与发展。部分网友重点表达了对三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期盼。网友“J_Mr”表示:“天津、雄安这些主要承接地的教育、医疗什么时候也能向北京看齐?”网友“榛果酱子”称:“疏解人口的户籍、社保、子女入学等基本问题若不妥善解决和协调,那么很可能导致‘业走人留’现象出现。只有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才能真正让人留下来,夯实疏解的成果。”
此外,另有观点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疏解非首都功能进入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希望抓住“牛鼻子”继续做好“加减法”。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等专家表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三省市将面临更多跨区域政策协调、利益分享等深层次协同的问题。网友“闲愁都几许”表示:“北京的发展一定要做好‘加减法’,在取舍上做足文章。要坚持控增量和调存量相结合,推动疏解功能向纵深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勇于担当、勇于创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作者:光明网舆情中心)
学术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军扩
学术支持: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董城、张景华、田依漪、王斯敏、张胜 实习生王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