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1日 星期四

    湖南师大:会聚名师打造生命科学精品课

    作者:本报记者 龙军 本报通讯员 蔡颂 朱海欣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1日 08版)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称“湖南师大生科院”)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来说,可谓是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2014级基地班学生卢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是湖南师范大学本科生首次获此奖项;2014级基地班学生汪旭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基地承载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人才培养驱动创新、课程体系优化、保障机制有效等方面紧跟新时代步伐、适应生命科学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改革途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学院在充分吸纳在读学生、学院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修订了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知识、能力、品格全面协调发展的能从事生物科学相关科学研究和引领未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湖南师大生科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陈湘定教授介绍,新方案把立德树人摆在了首位,把“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等理念融入其中,培养目标定位更精准,毕业要求更清晰,课程、评价支撑更到位。

        基地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宽口径、重基础、求创新作为调整的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开设了创新学、科技论文写作、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生物信息学等前沿和创新课程;为了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列为双语教学课程;为了面向创业实践,开设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产业核心课程;为了打牢学科基础,促进交叉融合,把数学、物理、化学、统计学等列为重要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实验课程单独设置,还设置两次野外实习、一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

    以科研反哺教学

        如何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是教学、科研共同面临的关键环节。执行院长彭贤锦教授告诉记者,基地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大力推行本科生提前进研究室计划,基地要求大二、大三学生必须进入研究室学习,并计算学分,各研究室有义务接纳学生研究学习,这种模式让学生较早进入创新性学习状态,积累丰富实践经验,追踪前沿动态,学生受学术思想“框架”约束不多,想法思路更开放。

        2014年以来,共有500多人次提前进入各研究室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基地班学生全部参与,实现了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全覆盖,多数获得“挑战杯”等奖励的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生均受益于提前进研究室计划。冯浩教授自豪地介绍,提前进入他们研究室的大学生毕业时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已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同时,教师也积极探索将自身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比如陈湘定、梁宋平两位教授就把研究虎纹捕鸟蛛毒素HWTX-I作用机制的经历与感悟运用于生理学教学,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科技前沿,教学效果良好。

    打造精品课程

        在学院党委书记陈宇看来,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

        基地依托学校“潇湘学者”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仅2018年就新增“潇湘学者”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陈湘定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赵宇教授等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等人才项目,基地目前拥有“两院”院士两人,“长江学者”两人,国家“杰青”3人,“国突”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两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百人计划”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1人。

        基地还经常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向学生介绍各学科、领域国际前沿动态,开设或参与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等课程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邓学建教授主持的《中国鸟禽文化赏析》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已运行8个学期,累计选课1.29万人次,互动3847次,满意度97.6%;袁婺洲教授主持的《基因工程》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建设课程,已运行两个学期,累计选课870人次,互动595次。陈湘定主持的“艾滋病分子生物学检测虚拟仿真实验”入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们也脱颖而出,崭露头角,胡胜标副教授入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荣获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称号,多家媒体在“湘约教育新时代”专题报道中报道了胡胜标老师在智慧课堂上着力打造“金课”的事例。“大学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是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学院课堂教学的评价。

        (本报记者 龙军 本报通讯员 蔡颂 朱海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