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余绪、承秉圆满,在元宵佳节这一天,四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不仅如此,全国各地也都举办了极具本地特色的庆祝活动,亿万国人在尽享团圆时光的同时,得以欣赏到一场场优秀传统文化盛宴:湖南的“长乐故事会”,宁夏的社火大赛,南方的“广府庙会”……历久弥新的传统节日“活”起来了。
文化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支撑,而节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实践。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于个人而言,是构建身份认知的载体,回答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于民族、国家而言,传统文化凝聚着我们从古至今的思想精华,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国家存续的依托。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为社会构筑繁荣基石;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保护人类的共同财富。
同任何事物都有生发成长的过程一样,节日是人创造的,自然也会因时而变。元宵节虽然是岁时节日,但内容、形式和功能在数千年间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同的文化活动展现了不同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元宵节得以长盛不衰、“活在当下”的重要原因。元宵节是正月之望,在农业社会中的地位格外重要,从古早祭祀祈神、渴求昌盛之意,到隋唐皇室民间“大张灯火”、欢娱行乐才逐渐有了我们认知中的样子。元宵之乐,尽展于诗词之美。隋朝“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唐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宋时“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明清“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正是这种群体记忆、文化记忆,让每一个中国人至今都保有家国情怀,在周而复始的传统节日中,为中华文明的存续积累了强大的力量。
(作者:赵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