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8日 星期一

    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输水200亿立方米

    惠及5300多万人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8日 10版)

        2月15日,刚刚落过雪的北京寒意正浓。位于房山区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惠南庄泵站,厂房外,白雪寂静;厂房内,机器轰鸣。这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唯一的一座大型加压泵站犹如一颗心脏,为千里水脉提供着不竭动力。在这里,奔流1000多公里的南水经过加压后将继续一路向北流入总干渠终点颐和园团城湖。在这里,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北京分局惠南庄管理处处长唐文富和他的同事们正对运转着的两台国内最大单级双吸离心泵进行日常检查。

        这一天,似乎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

        但从1000多公里之外的陶岔渠首传来的消息,又注定了这一天的不寻常——2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输水200亿立方米。这200亿立方米水调出了沉甸甸的幸福感——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5300多万人喝上了甘甜的南水,500多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河湖环境得到改善;地下水位明显回升。

    受水区供水格局优化

        “2015年之前,我一般不敢穿白衬衣。因为我们这儿煤尘大,白衬衣很容易脏;供水又难,衣服不能洗得那么勤,水质也差,白衬衣洗完很容易发黄。但现在不一样了,用水有保障了,水质也更好了。”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的高广伟告诉记者。

        高广伟的幸福感源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5年5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平顶山市石龙区正式分水。南来之水经配套工程进入石龙区自来水管网,在河南省实现了供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而这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效益的一个缩影。

        在河南,受水区37个市县全部通水,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八成以上为南水,鹤壁、许昌、漯河、平顶山主城区用水100%为南水。

        在河北,中线一期工程与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构建起河北省京津以南可靠的供水网络体系,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主城区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沧州达到了100%。

        在北京,一纵一环的输水大动脉已经形成,南水占主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3%,平均每年的供水量相当于500个颐和园昆明湖的蓄水量,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25亿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到1.2。

        在天津,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得以构建,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14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成为天津供水新的“生命线”。

    百姓喝上甘甜的长江水

        惠南庄泵站几公里之外,一渠清水缓缓流进北拒马河暗渠节制闸。在阳光的照耀下,渠中的南水尤为清澈。两名工作人员正蹲在横跨输水渠的一座浮桥上对南水进行取样,之后,这些南水将被送进仪器进行分析检测。除此之外,更日常的,是对南水水质的24小时自动监测。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监测结果显示,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或优于Ⅱ类,其中I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5—2016年的30%提升至目前的82%以上。

        优质的南水显著改善了沿线群众的饮水质量。河北省泊头市灌河村村民赵志轩说起当地饮用水的变化十分感慨:“过去我们喝的水又苦又咸,而且很涩很硬,煮粥总是结块,在外的人都不愿意回来。现在可好了,水很甜。”

        像赵志轩这样对水质变化有深切感触的村民在河北还有506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后,河北省对包括灌河村在内的黑龙港地区的37个县实施农村生活用水置换工程,这506万人因此喝上了甘甜的长江水,彻底告别高氟水、苦咸水。

        而在北京,喝上南水的人们也普遍感觉水碱少了,水变甜了。数据表明,北京市自来水的硬度从通水前的每升380毫克下降到目前的每升120~130毫克,水质明显改善。

    河湖和地下水重现生机

        冬日,阳光洒在河北石家庄滹沱河上,水面波光粼粼。支流汊河的河水通过一座两米多高的橡胶坝源源不断流向滹沱河,一条长长的小瀑布就此形成,水声隆隆。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河床裸露、沙坑相连、杂草丛生。

        滹沱河重现生机,得益于南水北调的生态补水效益——去年9月,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联合启动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条重点试点河段实施补水,目前已累计补水5亿立方米,形成水面约40平方公里,三条河流重现生机。据中线建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119眼地下水监测井动态监测情况,与补水前相比,监测井水位呈上升趋势的占45%,呈稳定态势的占8%。

        此外,记者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通过限制地下水开采、直接补水、置换挤占的环境用水等措施,有效遏制了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趋势,北京、天津等省市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5.23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截至去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稳定;河北省深层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转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

        (本报记者 陈晨)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