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中国】
甘肃印记在语文课本里留下最多的部分,当属河西走廊,记者多次往返这条苍凉厚重的古道,曾想,如果俯卧在这里的茫茫戈壁滩上,细心倾听,每一粒尘沙都会有历史的回响,兵家征战、商旅往来、文人吟咏,歌舞觥筹……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河西走廊见证了中国西北的沧桑变化,霍去病曾在这里驰骋,玄奘也曾沿此路西行。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绵延一千公里,自古就是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在漫漫的大漠戈壁中,有绿洲就会有城市、村庄,汉武帝设置的河西四郡武威、酒泉、敦煌、张掖,点缀在千里河西,诉说着这里过往的繁华与喧嚣。张掖古称“甘州”,酒泉古称“肃州”,甘肃由此得名。
“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标志的形象是根据东汉(25-220年)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天马》,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武威又称凉州,是古西北首府,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又是西夏陪都,堪称六朝古都。说起凉州,自然会让人想起《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天马”在甘肃武威出土,并非偶然,甘肃历来出产骏马,现在还有山丹马场令游人和摄影爱好者心驰神往。山丹马场位于祁连山北麓,诗人王昌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雪山”说的就是祁连山。
敦煌是甘肃的一张世界级名片,季羡林曾说我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唯一汇流之地。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始建于公元366年,至今仍有保存完整的洞窟492个。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莫高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常在边塞诗中出现的阳关和玉门关分别位于敦煌的西南和西北,建于西汉年间,分别是丝绸之路南路和北路必经的关隘。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时从这里经过而得名,阳关则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两千年前的古关隘,一千多年前的古诗文,如今读来,伤别之情与苍凉之感宛在眼前。
千年的沙蚀风剥雨淋,让我们已无缘两关的雄伟,离玉门关不远处的河仓城仍留有断壁残垣,可让人遥想当年河仓城及阳关、玉门关的恢宏。
在小方盘城(暂定为玉门关关城遗址)旁边,还能看到汉长城遗存,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甘肃是名副其实的长城资源大省,总里程达4000公里,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城与运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天下雄关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端,三座雄伟的关楼屹立,恢宏壮美,关城西望则是茫茫大漠戈壁。在甘肃,不仅有明长城,还有秦、汉时期修筑的长城,这三代长城的西端都在甘肃境内——临洮、敦煌、嘉峪关。
甘肃省会兰州的东邻,是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定西。作家高建群曾为定西高原的落日所震撼:“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面对这落日,我们全都惊呆了。我们将车停下来,倚托着一棵树,架起相机,直拍到它消失。”(《西地平线上》,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在甘肃河东的黄土高原上,能有群山映衬夕阳的地方很多。黄土高原的地表,被岁月和风雨雕琢得沟壑纵横,这些沟壑里埋藏着中华文明的古老记忆。定西向东,庆阳的董志塬,是地球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深厚的黄土也孕育了甘肃淳朴的民风。
课本里留下的甘肃印记,大多数都出现在从长安到西域的沿途,那里曾经金戈铁马,如今仍余古意苍茫。其实,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厚、地形地貌多样的省份,甘肃人常说“除了大海,甘肃什么都有”,这里不仅有大漠戈壁,古道苍凉,敦煌洞窟,边塞悲壮,还有陇南山水,甘南草原,七彩丹霞,麦积崆峒,周祖农耕,黄河风情,彩陶汉简,河州化石,兰州牛大……
(本报记者 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