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庙沟小学地处深山,是一所骑摩托车到乡里都要50分钟的山区小学。在这里,有一位老师默默奉献了40年,把所有的青春和热血都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对山里的孩子满怀深情,就像学校周围沉默厚重的大山。他的存在,是为了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肩头,眺望外面的世界,并赋予他们走出大山的能力。他的名字叫李长敏。
“教书是个良心活”
1978年,17岁的李长敏高中毕业了。当时的他面临着两个选择:参军或从医。但是看到村里小学的教学状况时,他毅然进行了第三种选择——留在村里,做一名乡村教师。
“我们这里是深山区,村里的孩子走出大山不容易,教育是唯一的渠道。”李长敏说,他就是想多培养一些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
因为山区学校师资匮乏,多年来,李长敏一直进行包班教学。他一个人承担起整个年级的全部课程,从学前班到五年级,每个年级的课他都教过。40年的教学工作,李长敏摸索出了一套学生喜闻乐见的家访办法,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
2010年,李长敏的母亲因病瘫痪在床。从生病到去世的4年里,李长敏常常是早上起床帮母亲穿上衣服,喂好饭后,马上赶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有时候我们也拌嘴,他总有很多事情要忙。即使在周末,家里的农活他也很少帮得上忙。”妻子罗遂香说。这么多年来,照顾瘫痪的母亲,抚养一对儿女,料理庄稼地等活计都落在了瘦弱的妻子肩上。
“教书是个良心活。无论如何,都不能亏待了学生。”面对妻子偶尔的抱怨,李长敏腼腆地笑着说。
在山里从事乡村教育几十年,李长敏教出的学生近千名,其中不乏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当年教出的学生有些都有孙子了。”李长敏开心地说。
因工作踏实勤恳,李长敏多次被评为淅川县模范教师。2016年9月,他还被评为淅川县“师德标兵”。
“一天不去学校就着急”
2014年8月下旬,时值暑假,李长敏突然赶到浑身无力。开始时,他没当回事儿,只以为自己患了感冒。19日下午,正在整修学校的李长敏突然晕倒,肠道大出血。同事和家人赶忙把他送到了南阳市中心医院抢救。经检查,李长敏系直肠癌中期,医院对他实施了癌变切除和腹部造瘘手术。
手术后,李长敏连续化疗了十二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只能进食稀饭等流食。“刚做完手术的那个冬天,山里非常冷,但他的上衣从来没系过扣。”说着,罗遂香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原来,由于手术原因,李长敏需要频繁地上厕所。不敞开衣服看不到造瘘口,无法更换造瘘袋。
休养一段时间后,李长敏找到庙沟小学校长魏朝基,要求回校继续授课。他说:“我太想念学校和孩子们了,一天不回学校我都着急啊,就算让我回来看大门都行。”
“根据李长敏的身体状况,他可以提前退休,但是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魏朝基说,李长敏上课踏实负责,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
恢复授课的第一个学期,李长敏每次上课前,都要提前四十分钟去厕所更换造瘘袋。因为不放心,罗遂香在教室外面整整陪他上了一学期课。
“一起做好山里娃的引路人”
从教之初,李长敏只是一位民办教师,每月工资5块钱。直到1998年,李长敏才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此时,他的工资从转正前的128元涨到300余元。
多年来,由于夫妻两人疾病不断,儿子读大学,李长敏家欠下了20多万元债务。2014年,李长敏的儿子李根从南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李根选择到北京从事证券工作,每月工资近万元。
2016年上半年开始,李根开始不断地接到父亲让他回家从事教育工作的电话。“我一开始是不愿意的,虽然小时候也有做教师的梦想,但是毕业时,看到家里的情况和乡村教师的现状,我还是觉得北京的发展空间更大些,工作机会更多些,生活条件更好些。”李根说,禁不住父亲一次次的“电话攻势”,他决定回家看看,说服父母。
令李根没想到的是,回到家后,父亲给他开了个“党员会”。一家人坐定后,李长敏说:“咱仨都是党员,咱家就是一个党小组。我既是一家之长,也算这个党小组的支部书记。作为儿子,你要听父亲的;作为党员,你要听党的。这是我们入党时的誓言。”
“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大山不容易,通往山外的路那么远,需要有人给他们引路。咱爷俩就是引路人,咱共同努力把山里的教育搞上去。”李长敏慢慢地说服了儿子。
最终,李根在父亲的劝说下舍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和外面的多彩世界,选择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作为儿子,不能说争多大光,至少不能给父亲丢脸。”李根说,他会像父亲一样,好好地教书育人。现在的李根,在毛堂乡初级中学教数学。
“不愧是李长敏的儿子,踏实肯干,表现非常好。”毛堂乡初级中学校长于国文对李根赞赏有加。
听到这些话,李长敏眼中有泪光闪动,脸上洋溢着满满的骄傲。
(本报记者 丁艳 本报通讯员 夏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