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时代·大写的共产党员】
笑如春风,红光满面,是记者对张鹏的第一印象,这位全国劳动模范,不久前刚结束了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期两年的脱产学习。“总感觉您和别的劳模不太一样。他们有的是改进了工作方法,帮企业节省了成本,有的是坚守工作岗位,默默奉献。而到了您身上,爱心车队创始人、扶贫帮困、爱心送考……都与爱心活动有关。”
面对记者的疑惑,张鹏笑着回答:“其实没什么不一样的。大家都是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脚踏实地做事。既然你感兴趣,咱俩整壶茶,我和你好好唠唠。”
1、一杯茶,爱心善行四处播撒
接过茶杯,道一声谢,记者便迫不及待向张鹏打听起了他创立的葫芦岛市爱心车队的情况。
张鹏告诉记者:“1994年我从部队退伍后,就留在了辽宁葫芦岛工作。葫芦岛这地儿吧,冷,一到冬天但凡路上有点水,非结冰了不可。2000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就在我工作的汽修厂门口,有一个小姑娘在结冰的路面上骑自行车,‘哐当’一下滑倒了,腿也摔伤了,痛得‘哇哇’直哭。当时我急忙把小姑娘带回厂里,帮她上药止血。一打听,小姑娘说自己叫孙莹,家离学校有十几公里远,每天都得骑自行车往返。当时我心里就想着,葫芦岛像孙莹这样的孩子肯定还有很多,能不能想办法接送他们上下学。”
说干就干。很快,张鹏买了辆二手公交车,自己当起了司机。“头几个月的时候挺艰难的,每天只有孙莹一个人坐车。因为当时咱们国家还没有‘校车’这个概念,而且我这么一个陌生人贸然上门,家长们都把我当成骗子,怎么也不放心让孩子坐我的车。”张鹏说。
“你有没有为此感到气馁?”记者问道。
“一点都没有。”张鹏笑了,“我每天能把孙莹平安送到学校,再把她送回家里,就觉得很值得。再加上孙莹很懂事,每次上下车时都对我一笑,完了还说一句‘张叔叔,谢谢您啦’,我这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后来时间长了,我也小有名气,很多家长都跑来打听‘校车’的情况。”
明明是好事,却给张鹏出了个大难题:坐校车的孩子越来越多,车辆、人手都需要一大笔钱来扩充。可他当年的退伍费和几年打工挣的钱,又刚用来买了房子。和家人几番沟通后,张鹏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房子!买校车!
“其实也挺愧疚的。”张鹏有些不好意思,“两难的选择,一边是最亲的家人,一边是数十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娃,但是令我感恩的是,老婆、女儿都对我表示了支持,‘这是你热爱的事业,我们就当好你的坚强后盾’。就这样,老婆安心跟我租房住,女儿也去了寄宿制学校。娘俩总是反复叮嘱我说,‘别的父母把他们的孩子交到你手上,你要让他们放心,更要让我们放心!’”
带着这句嘱托,张鹏十几年来始终坚持在校车运行的第一线。他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除了平常检查车辆状态、研究路况、制定突发预案以外,他和团队每周还要召开一次安全形势分析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他说:“如今我的车队,拥有各类车辆100余量。十几年来,我的车队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名家长向我们投诉,这就是对我的车队最好的肯定。这些年,为了保证校车能够安全运行并及时更新换代,我很长时间没有买房子,虽然自己生活艰苦一些,但看到学生们能够坐上一辆辆崭新的校车,我这心里就感到特别幸福。”
“心里有爱,自然会感到幸福。”记者笑道。
张鹏也笑了:“可别小看爱心的力量啊。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之前没上过大学,心里一直感到遗憾。2004年高考前夕,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能免费为考生们提供接送服务呢?于是我就准备好车辆,里面备上矿泉水、文具用品和晕车药等,一直坚持到现在。有人给我做过统计,这十几年我总共接送了1万多名考生,我没放在心上。但是我后来发现,有很多当年接送过的考生,第二年都主动跑来当起了志愿者。后来更有好些成年人也纷纷贡献自己的私家车,加入我的团队。我一问,人家回我说,‘你能给我的孩子送爱心,我也能给别人的孩子送温暖。’看着大大小小的车辆纷纷贴上‘爱心送考’的牌子,我当时心里就觉得,让爱心印证爱心,温暖传递温暖,自己再苦再累,值了。”
2、二杯茶,脱贫致富他有办法
看着茶杯里添满水,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感想:“不管是孙莹,还是那些您接送过的孩子,他们都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了您这位‘贵人’。”
“‘贵人’谈不上,好人我当得起。”张鹏笑着说,“其实说起‘贵人’,我确实遇到过一位,他是我的小学同学,叫傅伟大。”
张鹏顿了顿,回忆道:“小时候,我的家庭条件很差。记得上小学时,因为学校比较远,班上很多同学都会带饭到学校吃。我每天只能带点高粱米水饭、苞米面窝窝头、咸菜等,经常吃不饱。那会儿傅伟大的家庭条件更好一些。有一天我吃饭的时候让傅伟大看见了,他说今天家里准备的饭菜太多了吃不了,立马分了一半给我,而且从那天开始,每次开饭前他都以自己吃不完为由将饭菜分给我一半,天长日久,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那会儿我还小,不觉得有什么,但后来长大了以后我就想,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愿意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最喜欢吃的分给身边最需要的人,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非常令人感动。”
张鹏说,自己常想,现在这个社会上还是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需要别人伸出一把手。怎么帮?苦思冥想下,他想到了创业搞养殖。
“家乡铁岭是全国有名的梅花鹿养殖基地,我从小就知晓相关鹿产品的利润。为了学到梅花鹿的饲养繁育和鹿产品深加工技术,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梅花鹿饲养基地,认真翻阅有关鹿养殖的资料,向专家学者请教,迅速从鹿饲养方面的‘门外汉’转变为‘土专家’,不仅掌握了梅花鹿的饲养繁育技术,而且对鹿产品深加工有些思考。2013年,我创办了辽宁珍和园牧业有限公司,之后又建立起葫芦岛高桥鹿场、建昌县梅花鹿场、清源县马鹿繁育基地和西丰县梅花鹿繁育基地四个养鹿场。”张鹏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张鹏四处给贫困户推广养鹿的技术。
一开始,很多贫困户都不接受,说养鹿怎么赚钱,没有工夫养。他就一趟趟往贫困户家里跑,给他们详细介绍养鹿的好处。可还是有人犹豫,说没有钱买种鹿。他又决定,把种鹿免费送给群众。家家户户顿时乐得合不拢嘴。几年下来,张鹏总共为农村贫困户提供种鹿2150多头,带动315户家庭脱贫奔小康,为415个农村闲散劳动力安置就业。
因为建立鹿场的缘故,张鹏曾多次回到铁岭,看到一些下岗职工和一些从部队复员转业的年轻人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有许多企业和事业单位也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员工,成了社会和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
张鹏又动起了脑筋,2015年8月,他注册了辽宁鹏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为葫芦岛市消防局、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工业大学、葫芦岛市档案局等部门单位先后派遣了近千名工作人员,为许多下岗职工、复员转业军人和大学毕业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您真的有一副热心肠。”记者说道。
面对记者的称赞,张鹏谦虚地说道:“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很多人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我觉得,与人为善,认真做事,无论坎坷,无论坦途,终究能到达目的地,这就是幸福。”
香气扑鼻,这第二杯茶的滋味愈发沁人心脾了。
3、三杯茶,为民服务走向万家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习时,张鹏仍不忘自己“爱心大哥”的本色。一有空闲时间,他就组织班上的同学对校园进行大扫除,还时常关心班上同学,了解他们的困难诉求,及时提供帮助。
如今的张鹏,还有一个身份:辽宁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预任参谋长,负责葫芦岛地区应急抢险工作。每逢建军节前夕,他都要去部队开展双拥活动,走访慰问革命老前辈,组织瞻仰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他还亲自动员,把自己的企业员工编入北部战区辽宁陆军预备役后勤保障旅葫芦岛应急抢险分队。他说:“我们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我光荣我是一名预备役战士’。我常跟队员们讲,咱们作为预备役官兵,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体现预备役部队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精神风貌,树立好新时期预备役官兵的良好形象。”
张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9年1月,张鹏和辽宁陆军预备役葫芦岛应急抢险分队绥中三分队十余名官兵自购物资,顶寒风、冒严寒,去了葫芦岛市绥中县沙河镇板桥子村双台子屯、杨家沟屯,高岭镇小蜊蟥村小蜊蟥屯,前卫镇古塔村,走访慰问四个贫困户和一名瘫痪在床的老人,给他们带去了大米、豆油、挂面、棉被和大衣等过冬物资。“记得有一个贫困户叫常忠伟,他穿上我们送给他的厚实温暖的棉大衣后,特别高兴,他对我们说,感谢预备役官兵对我的关心,我以后一定会靠自己的努力,更好地生活下去,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张鹏笑着说。
不久前,张鹏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个叫“红色驿站”的栏目几乎每天都有新内容。他说,只有听党话、跟党走,才更能体会人生的价值,收获成功的喜悦。他说,党员就要兢兢业业干事。
茶已过三巡,张鹏问记者:“老话常说,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三杯下肚,品出点什么滋味儿来?”
记者想了想,认真说道:“您说自己把‘奉献爱心,回馈社会’作为座右铭,一点也不夸张。”
“别人总跟我讲,‘张鹏,你干了这么多好事,真了不起。’”张鹏笑着说,“其实我这个人很简单,脚踏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将来能一辈子坚持做爱心事业,我觉得就是最大的幸福。”
(本报记者 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