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1日 星期一

    安徽铜陵:志愿者温暖一座城

    作者:本报记者 常河 本报通讯员 李莉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11日 10版)

        “90后”小伙高磊是土生土长的安徽省铜陵市灰河乡人,2017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太阳村一名基层工作者,并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列,为2000余名村民提供服务。如今,村里乡邻遇到事总会找高磊商量,请他出主意。

        在安徽铜陵的社区、街头、乡村,像高磊这样的志愿者已经有一万多人,平均每180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他们奔波的身影、持续不断的活动、热情的笑容,让这座长江边的城市充满着活力和温度。

        铜陵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活动方式,聚焦政策咨询、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方面组织展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围绕“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路子,打出了铜陵“特色牌”。

    密织网格解决“谁来做”

        冬日暖阳照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展现乡村秀美。在铜陵市西联镇犁桥村广场,文化志愿者精彩的文艺演出传递着欢乐和喜庆;书法志愿者挥毫泼墨,给乡亲们写春联,为群众送上新春的祝福;医疗志愿者为群众免费体检;教育志愿者免费向小朋友们赠送图书和学习用品。义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的志愿服务品牌层出不穷。

        目前,铜陵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网络已健全,市本级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巡回团,下设9个服务分团64个服务小组;一县三区均成立了服务总队,在总队的引领下,463个乡镇、行政村、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服务大队和服务队,2700余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3000余名骨干活跃在基层一线,登记在册的实践志愿者有1万余人。

        为深入开展活动,形成联动合力,盘活服务资源,铜陵市各相关部门强强联合,结合各自特点,在平台上注重整合,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这五大服务平台;在力量上注重聚合,既聚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宣传、教育、文化等涉及民生的部门以及学校等,又注重吸纳草根名嘴、本土专家、乡贤人士、“五老人员”等,形成最大合力;在形式上注重融合,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

        这样的“网格”,让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服务类型也几乎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市民有需求,志愿者的“红马甲”立刻出现在面前。

    专家专长解决“做什么”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来自于民。“立足基层招兵马,同时突出专家专长,组建特色专业分团定向服务,让服务更细化、专业化、精准化。”铜陵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科负责人吴国禧介绍,铜陵市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村、社区基层,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基层推荐和组织评选,把那些能说会讲、能唱会跳、能教会干、在群众中有威望的各类能人吸纳进来,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心理、情感上与群众实现“无缝对接”。

        遴选出的能人不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大队的骨干,更是各行各业优秀代表。具有艺术特长的王祝华就是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分团的一名志愿者,从年头到年尾,她常常带领一批文艺志愿者活跃在乡村社区,为老百姓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前不久,在枞阳县钱铺村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他们特选了黄梅小戏《打纸牌》送给群众,笑声阵阵中传递着移风易俗的必要性。

        “到乡村后,和大家台上台下互动,感觉他们太需要我们这些文化产品了。我们文艺志愿者要多创作出好戏,一方面把戏送到田间地头,另一方面把党的理论宣讲融入节目中,说到群众的心坎里,解决基层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问题。”王祝华说。

        农业农村服务分团、关爱儿童分团、法律政策服务分团、卫生健康服务分团、体育健身服务分团、科技科普服务分团等9个分团均由专业人员组建,他们根据专业特长,开展“定向”服务、“精准”服务,开展理论宣讲、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解决群众专业问题、丰富活跃文化生活。

    形式多样解决“怎样做”

        “咔嚓!”——过年了,77岁的五保老人王取成用最灿烂的笑容定格了一张属于他自己的“全家福”。这几日,志愿者来到王取成老人家里,为老人拍摄了一张特殊的“全家福”。虽然是一张只有一个人的“全家福”,但老人却满脸笑容。“现在住的是干净整洁的房子,生活有保障,看病能报销,他们(志愿者)也经常来,生活非常顺心。”王取成喜笑颜开。

        为群众义务理发、义诊到家门口、太极拳现场教学、送春联和剪纸作品上门……铜陵市贴近一线搭平台,力求在合适的时间节点、运用合适的形式,开展“举旗帜·送理论·进中心”专题宣讲、“道德银行”“文化三下乡暨送文化年货”“冬日暖阳”“青少年科学探究课堂”等各类“暖民心聚民意”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志愿队伍积极作为,志愿活动多姿多彩,孕育而生的是一个个亮丽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在全市实施的“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被安徽省委宣传部作经验推荐;培育出“党的理论政策百姓宣讲队”“快乐三点半课堂”“老人智能手机培训班”等特色品牌;“快乐三点半课堂”利用城区学校下学后、农村学校中午时间开展经典诵读、戏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学生们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健康成长的乐园。

        (本报记者 常河 本报通讯员 李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